降結腸腫瘤是指發(fā)生在降結腸部位的異常組織增生,可能為良性息肉或惡性腫瘤。降結腸腫瘤的常見類型包括腺瘤性息肉、絨毛狀腺瘤、管狀腺瘤以及降結腸癌等,其發(fā)生可能與遺傳因素、長期高脂低纖維飲食、慢性炎癥刺激等因素相關。
腺瘤性息肉是降結腸常見的良性腫瘤,通常無明顯癥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便血或排便習慣改變。腺瘤性息肉存在惡變概率,尤其直徑超過10毫米的息肉風險更高。診斷主要依賴結腸鏡檢查,治療可通過內鏡下息肉切除術,術后需定期復查以監(jiān)測復發(fā)。
絨毛狀腺瘤屬于癌前病變,表面呈絨毛狀結構,惡變概率較高?;颊呖赡艹霈F黏液便、腹瀉或貧血等癥狀。結腸鏡檢查可發(fā)現寬基底的隆起病變,病理活檢可確診。治療需完整切除病變組織,較大病灶可能需行腸段切除術。
管狀腺瘤是結腸最常見的息肉類型,惡變風險相對較低。多數患者無癥狀,部分可能出現間歇性便血。結腸鏡下表現為帶蒂的球形腫物,病理檢查可見腺管狀結構。直徑小于5毫米的管狀腺瘤可觀察隨訪,較大息肉建議內鏡下切除。
降結腸癌是惡性腫瘤,早期可能表現為腹痛、便血或腸梗阻。腫瘤生長可侵犯腸壁全層并發(fā)生淋巴結轉移。診斷需結合結腸鏡、CT等檢查,病理確診后根據分期選擇手術切除、化療或放療等綜合治療。晚期患者預后較差,五年生存率顯著降低。
降結腸還可發(fā)生間質瘤、淋巴瘤、神經內分泌腫瘤等罕見類型,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間質瘤可能引起腸套疊或出血,淋巴瘤常伴有全身癥狀如發(fā)熱消瘦。診斷依賴病理及免疫組化檢查,治療需根據腫瘤性質制定個體化方案。
降結腸腫瘤患者應保持低脂高纖維飲食,限制紅肉及加工食品攝入,增加蔬菜水果比例。規(guī)律進行結腸癌篩查,尤其有家族史或年齡超過45歲人群。出現持續(xù)腹痛、便血或排便習慣改變時需及時就醫(yī),避免延誤診斷。術后患者應遵醫(yī)囑定期復查腸鏡及腫瘤標志物,監(jiān)測復發(fā)及轉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