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類傳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亂,乙類傳染病包括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26種疾病,丙類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11種疾病。
甲類傳染病是我國法定傳染病中危害性最高的類別,目前僅包括鼠疫和霍亂兩種疾病。鼠疫是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可通過跳蚤叮咬或呼吸道飛沫傳播,臨床表現為高熱、淋巴結腫痛、出血傾向等。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污染水源或食物傳播,典型癥狀為劇烈腹瀉、嘔吐及脫水。這兩種疾病傳播速度快、致死率高,一經發(fā)現須立即強制隔離治療并上報。
乙類傳染病包含26種危害較嚴重的疾病,需在24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主要包括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病毒性肝炎又分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種,其中乙型肝炎可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傳播,可能導致肝硬化或肝癌。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癥,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主要影響兒童運動神經系統(tǒng)。
丙類傳染病共11種,屬于監(jiān)測管理的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通過飛沫傳播,表現為高熱、頭痛、肌肉酸痛等。流行性腮腺炎俗稱痄腮,由腮腺炎病毒導致,特征為腮腺腫痛,可能并發(fā)睪丸炎或腦膜炎。這些疾病傳播性強但致死率較低,需在診斷后24小時內進行報告。
三類傳染病在管理要求上存在顯著差異。甲類傳染病要求城鎮(zhèn)2小時內、農村6小時內上報,患者必須強制隔離治療。乙類傳染病需24小時內網絡直報,部分病種可按甲類管理。丙類傳染病為監(jiān)測管理范疇,醫(yī)療機構發(fā)現病例后應24小時內報告。不同類別傳染病的防控措施、報告時限和處置流程均根據其危害程度制定。
隨著疾病譜變化,我國傳染病分類會動態(tài)調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最初被納入乙類傳染病但按甲類管理,后調整為乙類乙管。猴痘于2023年納入乙類傳染病管理。這種調整機制能及時應對新發(fā)突發(fā)傳染病,確保防控措施與疾病危害程度相匹配。公眾應關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發(fā)布的法定傳染病最新目錄。
預防傳染病需保持良好衛(wèi)生習慣,勤洗手、戴口罩、注意飲食安全。出現發(fā)熱、皮疹等可疑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配合醫(yī)生進行傳染病篩查。接種疫苗是預防特定傳染病的有效手段,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醫(yī)療機構應嚴格執(zhí)行傳染病報告制度,早發(fā)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是控制傳染病傳播的關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