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發(fā)生主要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黃曲霉毒素暴露、長期酗酒、遺傳代謝性疾病等因素有關。肝癌是肝臟惡性腫瘤,早期癥狀隱匿,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病毒持續(xù)復制可導致肝細胞反復損傷和再生,增加基因突變概率。慢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現乏力、食欲減退、肝區(qū)隱痛等癥狀??共《局委熓侵匾深A手段,常用藥物包括恩替卡韋片、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片、索磷布韋維帕他韋片等。
各種原因導致的肝硬化都可能進展為肝癌。肝組織纖維化過程中異常增生的結節(jié)可能惡變。患者常伴有腹水、脾功能亢進、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等表現。需定期進行超聲和甲胎蛋白監(jiān)測,必要時可考慮肝移植手術。
長期攝入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如霉變玉米、花生等,會直接損傷肝細胞DNA。該毒素耐高溫,普通烹調無法破壞。儲存糧食需保持干燥通風,避免食用霉變食品。高危人群應加強肝癌篩查。
乙醇代謝產物乙醛具有肝毒性,長期過量飲酒會導致酒精性脂肪肝、肝炎和肝硬化。每日飲酒量超過40克乙醇持續(xù)5年以上風險顯著增加。戒酒是首要措施,補充B族維生素和優(yōu)質蛋白有助于肝功能恢復。
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癥等遺傳性疾病可導致鐵或異常蛋白在肝臟沉積,誘發(fā)慢性炎癥和纖維化。這類患者需終身隨訪,通過放血療法或蛋白替代治療控制病情發(fā)展。
預防肝癌需接種乙肝疫苗、避免共用注射器、戒酒、妥善儲存食物。40歲以上高危人群建議每6個月進行肝臟超聲和血清甲胎蛋白檢查。出現不明原因消瘦、肝區(qū)疼痛、皮膚鞏膜黃染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保持規(guī)律作息、適量運動、均衡飲食有助于維護肝臟健康,烹調宜選擇蒸煮等少油方式,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和全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