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異物可能導致聽力下降、耳部感染、鼓膜損傷等危害。外耳道異物通常由昆蟲、小玩具、植物種子等進入耳道引起,可能表現為耳痛、耳鳴、耳悶等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處理,避免自行掏挖加重損傷。
外耳道異物可能阻塞耳道,影響聲波傳導,導致傳導性聽力下降。體積較大的異物如玩具零件、橡皮擦等會直接阻擋聲音傳入,而吸水性異物如棉球遇水膨脹后壓迫耳道。患者可能出現聽聲音模糊、需要提高音量交流等情況。需由醫(yī)生使用專業(yè)器械取出異物,避免損傷耳道皮膚。
異物存留可能刺激外耳道皮膚引發(fā)外耳道炎,常見于植物性異物或長時間未取出的物品。異物攜帶的病原體或造成的皮膚破損可導致細菌感染,表現為耳道紅腫、流膿、劇烈疼痛。醫(yī)生可能開具氧氟沙星滴耳液、鹽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療,嚴重者需口服頭孢克洛顆粒。
尖銳異物如筆帽、發(fā)卡等可能刺穿鼓膜,導致鼓膜穿孔?;颊邥话l(fā)耳痛、耳內出血性分泌物,伴耳鳴及明顯聽力下降。檢查可見鼓膜邊緣不規(guī)則裂孔。需避免耳道進水,醫(yī)生可能使用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滴眼液促進修復,較大穿孔需行鼓膜修補術。
發(fā)現外耳道異物后應保持鎮(zhèn)定,避免用棉簽等工具自行掏挖??蓢L試將患耳朝下輕輕搖頭,小型異物可能自行脫落。昆蟲類異物可先用食用油滴耳使其窒息后就醫(yī)。日常需教育兒童勿將小物件塞入耳道,戶外活動時注意防護。若出現持續(xù)耳痛、流膿或聽力變化,須立即至耳鼻喉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