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糖尿病引起的并發(fā)癥眾多,對于不同的患者來說,其并發(fā)癥并不相同,有的表現(xiàn)為一種或多種,所以在治療時也不盡一樣。除了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外,常見的并發(fā)癥還有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足、糖尿病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糖尿病口腔疾病、糖尿病皮膚病等。由于糖尿病引起人體內脂質代謝紊亂,造成脂肪在肝臟的過多沉積,常并發(fā)脂肪肝。特別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發(fā)病率更高。
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在中醫(yī)學歸入“消渴”、“痰飲”病癥治療。
中醫(yī)認為消渴病陰虛燥熱,損傷胃陰,耗損脾氣,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健,又因飲食不節(jié),痰濕內生,聚于脅下變生痰飲之疾。痰飲阻滯肝經(jīng),肝失疏瀉條達,肝氣郁結;患病日久,還可傷及肝腎。故臨床上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大致可分為痰濕郁阻、肝郁脾虛和肝腎陰虛3種證型。
痰濕郁阻型證見脅下脹痛,氣短胸悶,肢體困重,倦怠乏力等,苔薄白或膩,舌體胖,脈弦滑。治以健脾化濕,滌痰散結,方以四君子湯合溫膽湯加減,藥用黨參、白術、茯苓、甘草、陳皮、半夏、枳實、竹茹等。痰濕阻礙氣血運行,致瘀者加鱉甲、丹參、穿山甲等,濕熱蘊結加茵陳、虎仗清熱利濕。
肝郁脾虛型證見肝區(qū)隱痛不適,頭暈乏力,面色萎黃,腹脹便溏,情志不暢時癥狀加重,舌紅,苔薄膩,脈沉細或弦細。治以疏肝健脾,方用逍遙散加減,藥用白術、當歸、柴胡、白芍加茯苓、澤瀉、生黃芪、山楂、內金等,脾虛泄瀉者可加扁豆、蒼術等。
肝腎陰虛型證見脅肋隱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視物不清,舌紅,苔薄黃,脈沉細。治以補益肝腎,方用六味地黃丸加減,藥用熟地、山藥、澤瀉、首烏、決明子、菟絲子等。臨床常出現(xiàn)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等證候,應隨癥靈活加減。
脂肪肝患者一般建議每6-12個月檢查一次,實際間隔需根據(jù)肝功能異常程度、是否合并代謝綜合征、生活方式改善情況以及...
脂肪肝可通過飲食調整、運動干預、體重管理、戒酒等方式保養(yǎng)。脂肪肝通常由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肥胖、酒精攝入過量...
脂肪肝早期可能出現(xiàn)乏力、右上腹隱痛、食欲減退、輕度肝腫大等癥狀,治療可通過控制體重、調整飲食、增加運動、藥物治療...
脂肪肝的藥物治療需根據(jù)病因選擇,常用藥物包括水飛薊賓膠囊、雙環(huán)醇片、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等,需嚴格遵醫(yī)囑使用并配合...
脂肪肝可通過控制飲食、增加運動、藥物治療、定期復查等方式改善。脂肪肝通常由肥胖、酒精攝入、代謝異常、藥物因素等原...
脂肪肝不會通過接吻傳染。脂肪肝屬于代謝性疾病,主要與肝臟脂肪堆積有關,其傳播途徑與病毒性肝炎等傳染性疾病完全不同...
輕度脂肪肝可通過調整飲食、增加運動、控制體重、戒酒等方式治療。輕度脂肪肝通常由肥胖、酒精攝入、高脂飲食、胰島素抵...
脂肪肝的表現(xiàn)主要有食欲減退、右上腹隱痛、乏力、肝區(qū)腫大等。癥狀發(fā)展通常從早期輕度不適逐漸進展為肝功能異常。 1、...
初期脂肪肝可能自愈,主要取決于脂肪肝類型、生活方式調整、基礎疾病控制、肝臟損傷程度等因素。 1. 單純性脂肪肝 ...
脂肪肝是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理狀態(tài),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及藥物性脂肪肝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