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Hypertension)是以體循環(huán)血壓升高為主要表現(xiàn)的綜合征,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1]。祖國醫(yī)學無高血壓病名,但根據(jù)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及其發(fā)展過程,可將其歸屬為中醫(yī)“眩暈”“頭痛”“肝風”等病證范疇。史大卓教授從調和陰陽、暢達氣血的角度論治高血壓病,臨床每獲良效,茲將其臨床經驗總結如下:
1.明辨虛實,慎察陰陽
陰陽氣血調和是人體健康的根本,失之則百病叢生。高血壓病發(fā)病機制比較復雜,中醫(yī)認為與體質稟賦偏盛有關。年老體虛,勞欲過度,精氣內傷;情志失調,五志過極,肝陽化火;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咸辣酒醪,以致痰濕內生,均可致臟腑陰陽氣血失衡而發(fā)為本病。高血壓病,以血壓升高為標志,以頭痛、頭暈等為主要臨床癥狀。需要注意的是頭痛、頭暈并不等于肝陽上亢或陰虛陽亢,更不能將血壓升高和肝陽上亢等同起來。臨床高血壓病有虛有實:虛者為肝腎陰虛、腎精不足、脾氣虧損、腎失溫煦等;實者,有痰濁、瘀血、氣滯、肝陽、肝火等。臨床高血壓病人,多發(fā)生于中年以后,常有腰膝酸軟、不耐勞累、夜尿頻多、氣短乏力、面色虛浮等癥狀,尤其是形體肥胖的高血壓病人。這些都是“精氣內奪”、氣不化精、痰濕內停的表現(xiàn)。肝陽上擾清竅可致頭痛、頭暈;精不足、髓海失充,血不足、腦脈失養(yǎng),氣不足、清陽下陷,痰濁中阻、清陽不升,瘀血阻絡、氣血不利,亦均可致頭暈、頭痛??梢婎^痛、頭暈病機多端,但陰陽失調、氣血失和是其最根本的病機。因此臨床施治,當詳辨虛實,調和陰陽,暢達氣機,使氣機升降有節(jié),陰陽調和、血脈通利,諸癥自可向愈。
2.辨證施治,暢達氣血
根據(jù)高血壓病陰陽氣血失調、氣血失和的病機特點,當循“虛者補之”、“損者益之”和“高者抑之”、“驚者平之”之旨,以調和陰陽、暢達氣血為治療大法。
2.1平肝潛陽:高血壓病人,多有動脈粥樣硬化(AS),AS患者多有弦脈的表現(xiàn),但不能僅憑弦脈就認為是肝陽上亢,必須兼有頭痛、頭暈、面紅、性情急燥、舌紅者,才可辨證為肝陽上亢。高血壓病人證屬肝陽上亢者,不可濫用、過用鎮(zhèn)肝潛陽之品,如龍骨、牡蠣、珍珠母、代赭石等,這類藥物其重鎮(zhèn)之性既有礙肝調暢流達,又易遏脾胃受納運化。應柔肝疏肝、調和氣血、平肝潛陽。柔肝疏肝用白芍、生地、山萸肉、麥冬、柴胡、蘇梗、枳殼等,調和氣血用川膝、當歸、丹參、川芎等。肝陽上亢輕者用菊花、杭芍、夏枯草、鉤藤、地龍等;肝陽暴張,則用代赭石、珍珠母、生牡蠣等。蓋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過用潛鎮(zhèn),反增其剛烈之性。故即使肝陽亢甚,重潛平肝之時,亦應佐茵陳、麥芽、桑葉、柴胡等疏肝升肝之藥,以取其順肝性、欲降先升之意。肝陽暴漲之勢緩解后,則應易用調和陰陽氣血之法。
2.2活血化瘀:高血壓病為血管病變,血管張力增加,血壓升高?,F(xiàn)代研究表明,高血壓病人血管張力增加、血小板活性增高,易于粘附、聚集[2]。中醫(yī)認為這些病理改變一為肝風,一為血瘀。因此,治療時均應伍用活血化瘀藥?,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諸多活血化瘀藥如丹參、丹皮、地龍、赤芍、白芍、虎杖,多具有一定的降壓作用[3]。再者,活血化瘀藥可擴張周圍血管,減少血管阻力,提高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水鈉排泄[4]。這些藥物效應,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對降壓也是有利的。中醫(yī)認為氣血相互依存,血以載氣,血脈調和,上亢之陽易平易潛。針對上亢之陽的中醫(yī)治療而言,活血化瘀宜選用引血歸經、引血下行的活血化瘀藥,如川牛膝、當歸等。再者,根據(jù)臨證的虛實寒熱不同,活血化瘀藥亦應加以選擇應用:病屬肝陽上亢者,用丹皮、地龍、川牛膝、赤芍等涼肝活血、引血下行;陽虛寒滯或寒濕內阻者,用紅花、桂枝、川芎、片姜黃等溫通活血藥,助陽氣升發(fā),凝寒溫散;血虛者,用當歸、雞血藤、丹參等養(yǎng)血活血藥;兼水腫者,用澤蘭、益母草、赤小豆等活血利水藥。
2.3升陽散風:在高血壓病的中醫(yī)治療中,正確地使用升陽散風藥如柴胡、葛根、蔓荊子、羌活、防風等,和溫陽藥如附子、桂技、肉桂等,對于痰濁中阻、清陽不升,或陽虛不能化氣升清的病人,??墒盏胶玫男Ч2豢删心嘤跍厣⒁资埂瓣杽由仙倍`臨床用藥。高血壓的基本病機為氣血陰陽失和,而不是肝陽上亢。高血壓病患者病機屬陽氣虧虛、肝陽不升時,用溫陽藥如仙靈脾、巴戟天、桂枝等,尤其是腎陽虛的病人,使陽氣上升、肝氣條達,復其氣血沖和之性,血壓常可恢復。高血壓病人病機為脾虛痰濁中阻、清陽不升,或肝氣郁滯而不條達時,用升陽散風的柴胡、防風、蔓荊子、葛根、羌活等,一可疏肝、暢達氣機;二可使清陽升、痰濁化,于病證是十分有利的。葛根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可擴張血管、改善心肌供血,并具有β受體阻滯作用,可使血壓下降[5]。對于腎精(氣)或腎陽虧虛、肝陽不升,頭痛、頭暈的高血壓病人,可選用右歸丸或八味腎氣丸加全天麻、杜仲、川牛膝、葛根、防風等治之。對于脾虛濕困、痰濁中阻、清陽不升者,可選用香砂六君子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重用天麻治之,天麻可用到30克以上。天麻體肥柔潤,味雖辛而不過升散,雖甘而并不滋補,諸凡頭目眩暈之證,皆可隨證應用。
2.4調和沖任:婦人更年期或更年期后高血壓,多與沖任不和有關。其沖任不和之因,來于腎之陰陽失調。治之可選用二仙湯加川牛膝、葛根治之。川牛膝、葛根兩藥,升降相合,一入氣分,一入血分,調和氣血升降。
3、重視兼加,靈活加減
需要加個小帽子
3.1加化痰利水藥
《丹溪心法·頭眩篇》云:“無痰則不作?!薄8哐獕翰《嘁娪谥欣夏耆?,肝腎陰虛,陰不斂陽,肝陽上亢,克伐脾土,可導致脾失健運,痰濕內生;腎為水之下源,腎陽虧虛,不能溫煦五臟,水液輸布代謝失常,留滯成濕成痰。上述原因形成的痰濕之邪,滯于脈道,可致氣血瘀滯,因痰致瘀,痰瘀膠結,隨經絡而留駐全身,可致血脈不和,水液停聚,從而引起血壓升高。因此痰濁、水液是高血壓病常見的病理產物。在高血壓病的治療中,常需要加化痰利水的藥物,如半夏、白術、陳皮、瓜蔞、薤白、茯苓、豬苓、澤瀉等,效果明顯。
3.2加重鎮(zhèn)安神藥
肝為風木之臟,內寄相火,肝陽偏亢,亢極化火生風,風升火動,上擾心神,或情志不遂,肝氣郁結,郁久化火,擾動心神,都可使神不得安而致失眠;腎水不足,肝腎陰虧,不能上濟于心,心腎不交,亦可致不寐;脾胃虛弱,痰濁中阻,清陽不升,濁陰不降,郁而化火,痰火上擾,也可致心神不安,因此失眠是高血壓病極為常見的表現(xiàn)之一。《素問·五臟生成篇》云:“人臥則血歸于肝,于以分布于五臟,灑陳于六腑,陽入于陰”。由于血分壅淤,郁而生熱,加之失眠、多夢等使歸肝之血日遺其熱,積微成著。熱盛耗陰,則致陰愈虛而陽愈盛。故而高血壓病人若休息睡眠良好,則血壓相對穩(wěn)定,反之休息睡眠質量差,血壓就會升高。由此可見,失眠既是高血壓的病理結果,又可進一步影響血壓,兩者互為因果,關系極為密切。因此在高血壓病的治療中常需加用重鎮(zhèn)安神之藥,如磁石、琥珀,龍骨、牡蠣、珍珠母等,可顯著加強降壓效果。
高血壓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在其病理演變過程中,陰陽虛實可因病程的階段不同而發(fā)生變化。一般來說,病程早期以實證為主,但并非肝陽上亢一端,痰濁中阻、瘀血阻脈、沖任失和、肝氣郁滯等亦為常見。治當以上亢者平之、潛之;痰阻者燥之、化之;瘀血阻脈者,通之、活之;沖任失和者,調之、和之;肝郁者達之、疏之。在病程晚期,以虛為主、虛實兼雜。當根據(jù)氣血陰陽的虛損不同,采用陰中求陽、陽中求陰、補氣生血、補氣助陽諸法。并結合兼夾病邪的性質,采用相應的祛邪之法??傊哐獕翰C在于陰陽失調、氣血失和,而非是肝陽上亢。調和陰陽、暢達氣血,升者治以降、陷者治以升,結者治以散,寒者治以溫,熱者治以寒,使陰陽和調、氣血沖和,則高血壓病諸癥自可痊愈。
高血壓可能引起糖尿病,兩者存在一定關聯(lián)。 高血壓與糖尿病都屬于代謝綜合征的組成部分,長期高血壓可能通過胰島素抵抗機制增加糖尿病發(fā)病概率。高血壓患者體內血管緊張素水平升高,可能抑制胰島素信號通路,導致血糖調節(jié)異常。同時,高血壓引發(fā)的微循環(huán)障礙會影響胰腺β細胞功能,減少胰島素分泌。這兩種疾病常伴隨肥胖、高脂血癥等共同危險因素,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對于已確診高血壓的患者,建議定期監(jiān)測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通過低鹽低脂飲食、規(guī)律有氧運動、控制體重等方式改善代謝狀態(tài),必要時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降壓藥物如氨氯地平片、纈沙坦膠囊等,這些藥物對糖代謝影響較小。 高血壓患者應保持均衡飲食,限制精制糖和飽和脂肪酸攝入,每周進行適度運動,有助于預防糖尿病發(fā)生發(fā)展。
妊娠期高血壓是孕期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其判斷主要依據(jù)血壓水平和相關癥狀。孕婦在孕20周后,若收縮壓≥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90毫米汞柱,即可初步懷疑為妊娠期高血壓。若伴隨有蛋白尿、水腫、頭痛、視力模糊等癥狀,則更需警惕。醫(yī)生通常會通過多次血壓測量和尿液檢查來確診。妊娠期高血壓不僅影響孕婦健康,還可能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如胎兒生長受限、早產等。孕婦應定期進行產檢,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高血壓問題。日常生活中,孕婦應保持低鹽飲食,適量運動,避免過度勞累,同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以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的風險。若出現(xiàn)疑似癥狀,應及時就醫(yī),接受專業(yè)指導和治療。
高血壓患者可以適量食用糯米飯,但需控制攝入量。 糯米飯的主要成分為糯米,其升糖指數(shù)較高,可能導致血糖波動。高血壓患者常伴隨代謝異常,過量食用可能增加心血管負擔。建議選擇糙米、燕麥等粗糧替代部分糯米,降低升糖負荷。烹飪時可搭配蔬菜、豆類,延緩糖分吸收速度。避免添加過多油脂、鹽分,減少對血壓的影響。 高血壓患者的飲食需注重低鈉、高鉀、高纖維原則。每日鈉鹽攝入應低于5克,多食用香蕉、菠菜等富鉀食物。規(guī)律監(jiān)測血壓變化,保持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戒煙限酒,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若合并糖尿病或肥胖,需在營養(yǎng)師指導下制定個性化食譜,定期復查血脂、血糖指標。
高血壓患者不建議隨意食用銀杏葉。銀杏葉雖然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但未經專業(yè)處理或過量使用可能對血壓產生不利影響。 銀杏葉提取物常用于改善血液循環(huán)和抗氧化,但其成分復雜,可能影響血壓調節(jié)機制。對于高血壓患者,未經醫(yī)生指導的銀杏葉攝入可能導致血壓波動,增加心血管風險。高血壓患者應優(yōu)先通過醫(yī)生建議的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來控制血壓。 高血壓的管理需要綜合干預,包括合理飲食、規(guī)律運動、戒煙限酒等。飲食上建議減少鹽分攝入,增加富含鉀、鎂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運動方面,適量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有助于降低血壓。保持心情平和、避免過度勞累也是控制血壓的重要因素。
高尿酸血癥合并高血壓的患者首選藥物主要有別嘌醇片、非布司他片、苯溴馬隆片、氯沙坦鉀片、厄貝沙坦片等。這類藥物在控制血壓的同時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建議患者在醫(yī)生指導下根據(jù)個體情況選擇用藥。 一、別嘌醇片 別嘌醇片屬于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通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減少尿酸合成。適用于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高尿酸血癥患者,尤其對伴有痛風性關節(jié)炎反復發(fā)作的患者效果較好。該藥可能引起皮疹、肝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用藥期間需定期監(jiān)測肝腎功能。對別嘌醇過敏或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二、非布司他片 非布司他片是一種新型選擇性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降尿酸作用強于別嘌醇。適用于長期治療高尿酸血癥患者,尤其對別嘌醇不耐受者更為適用。該藥可能引發(fā)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壓患者使用時需謹慎評估。用藥期間可能出現(xiàn)頭痛、腹瀉等輕微不良反應。 三、苯溴馬隆片 苯溴馬隆片屬于促進尿酸排泄藥物,通過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適用于尿酸排泄減少型高尿酸血癥患者。該藥可能導致尿酸性腎結石形成,用藥期間需大量飲水并堿化尿液。嚴重腎功能不全或尿路結石患者禁用,用藥初期可能誘發(fā)痛風急性發(fā)作。 四、氯沙坦鉀片 氯沙坦鉀片是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類降壓藥,具有獨特的促尿酸排泄作用。適用于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患者,在降壓同時可輕度降低血尿酸水平。該藥耐受性良好,常見不良反應包括頭暈、乏力等。雙側腎動脈狹窄患者禁用,妊娠期婦女不宜使用。 五、厄貝沙坦片 厄貝沙坦片同樣屬于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在降壓同時可改善尿酸代謝。適用于輕中度高血壓伴高尿酸血癥患者,尤其對伴有糖尿病腎病的患者更為適用。該藥不良反應較少,可能出現(xiàn)咳嗽、肌肉疼痛等癥狀。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需調整劑量,用藥期間需監(jiān)測血鉀水平。 高尿酸血癥合并高血壓患者除規(guī)范用藥外,需堅持低嘌呤飲食,限制動物內臟、海鮮等高嘌呤食物攝入。每日飲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促進尿酸排泄,避免飲酒尤其是啤酒。保持適度運動控制體重,但應避免劇烈運動誘發(fā)痛風發(fā)作。定期監(jiān)測血壓和血尿酸水平,根據(jù)檢查結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出現(xiàn)關節(jié)紅腫熱痛等痛風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不可自行調整藥物劑量。
腎功能不全引起高血壓主要與腎臟調節(jié)水鈉平衡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紊亂有關。腎功能不全可能導致水鈉潴留、腎素分泌異常、血管收縮物質增加、腎臟排毒功能下降以及繼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等因素共同作用。 1. 水鈉潴留 腎功能不全時,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導致水鈉排泄減少,血液容量增加,血管內壓力升高。水鈉潴留會直接增加心臟負荷和血管壁壓力,進而引發(fā)高血壓。這種情況需要通過限制鈉鹽攝入、使用利尿劑如呋塞米片或氫氯噻嗪片來幫助排出多余水分。 2. 腎素分泌異常 腎臟缺血時會過度分泌腎素,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導致血管緊張素Ⅱ生成增加。血管緊張素Ⅱ具有強烈收縮血管作用,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壓升高。臨床常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片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如氯沙坦鉀片進行治療。 3. 血管收縮物質增加 腎功能不全時體內內皮素、血栓素等縮血管物質生成增多,同時一氧化氮等舒血管物質減少。這種失衡會導致全身小動脈持續(xù)性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壓持續(xù)升高。鈣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地平控釋片可用于改善血管收縮狀態(tài)。 4. 腎臟排毒功能下降 腎功能下降會導致體內毒素如尿素、肌酐等代謝廢物蓄積,這些物質可直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導致血管彈性下降,血管阻力增加。同時毒素蓄積還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進一步加重高血壓。這種情況需要通過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幫助清除體內毒素。 5. 繼發(fā)性醛固酮增多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激活后會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促進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加重水鈉潴留。同時醛固酮還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促進血管重構和纖維化,導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如螺內酯片可用于阻斷這一病理過程。 腎功能不全患者出現(xiàn)高血壓時需要嚴格控制每日鈉鹽攝入量在3-5克,避免高鹽食物如腌制食品、加工食品。適當增加富含鉀的食物如香蕉、土豆等有助于平衡體內電解質。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每周進行3-5次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等。定期監(jiān)測血壓變化,遵醫(yī)囑調整用藥方案,避免自行增減藥物。同時需要定期復查腎功能指標,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合并低鉀血癥的高血壓患者不宜使用利尿劑、糖皮質激素、β2受體激動劑等藥物。這些藥物可能進一步降低血鉀水平,加重低鉀血癥,甚至誘發(fā)心律失常等嚴重并發(fā)癥。 利尿劑中的噻嗪類如氫氯噻嗪片、袢利尿劑如呋塞米片會通過促進鉀離子排泄導致低鉀血癥惡化。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片、潑尼松片可增加腎臟排鉀,同時引起鈉水潴留而升高血壓。β2受體激動劑如沙丁胺醇氣霧劑、特布他林片能促使鉀離子向細胞內轉移,造成血清鉀濃度下降。部分含甘草成分的中成藥如復方甘草片也可能通過擬醛固酮作用導致鉀流失。過量使用胰島素注射液會促進細胞對鉀的攝取,需謹慎用于此類患者。 合并低鉀血癥的高血壓患者日常需監(jiān)測血鉀水平,增加富含鉀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紫菜等攝入。烹飪時可選擇低鈉鹽替代普通食鹽,避免腌制食品。若出現(xiàn)肌無力、心悸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調整降壓方案,必要時補充鉀劑。定期復查電解質及心電圖,避免劇烈運動后大量出汗導致鉀丟失。
高血壓伴有腦卒中的患者降壓需在醫(yī)生指導下綜合采用藥物控制、飲食調整、運動干預、血壓監(jiān)測及心理調節(jié)等方式。高血壓合并腦卒中可能由動脈硬化、血管痙攣、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因素引起,需警惕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癥狀。 1、藥物控制 遵醫(yī)囑使用降壓藥物是核心措施。常用藥物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纈沙坦膠囊、鹽酸貝那普利片等鈣拮抗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可配合阿托伐他汀鈣片調節(jié)血脂。用藥期間需定期復查肝腎功能,避免突然停藥或自行調整劑量。若出現(xiàn)面部潮紅、下肢水腫等不良反應應及時就醫(yī)。 2、飲食調整 采用低鹽低脂高纖維飲食,每日食鹽攝入不超過5克,避免腌制食品。增加芹菜、菠菜等富鉀蔬菜及三文魚、核桃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限制動物內臟和油炸食品??缮倭匡嬘镁G茶或山楂決明子代茶飲,但避免濃茶和酒精。 3、運動干預 病情穩(wěn)定后在康復師指導下進行有氧運動,如每周3-5次30分鐘的快走或太極拳,心率控制在220-年齡×60%以下。避免憋氣用力的無氧運動,起床、如廁時動作需緩慢以防體位性低血壓。合并偏癱患者可進行被動關節(jié)活動訓練。 4、血壓監(jiān)測 每日早晚固定時間測量坐位血壓并記錄,推薦使用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測量前靜坐5分鐘,袖帶與心臟平齊。若收縮壓持續(xù)超過140mmHg或波動大于20mmHg,或出現(xiàn)視物模糊、劇烈頭痛需立即就醫(yī)。冬季需加強監(jiān)測頻率。 5、心理調節(jié) 通過正念冥想、呼吸訓練緩解焦慮情緒,家屬應避免施加精神壓力。睡眠障礙者可嘗試睡前溫水泡腳,保持臥室光線幽暗。抑郁傾向明顯時需心理科介入,禁用自行服用鎮(zhèn)靜類藥物。 患者需長期保持規(guī)律作息,戒煙并避免二手煙環(huán)境,臥室溫度維持在20-24℃。每3個月復查頸動脈超聲和血液流變學指標,外出時隨身攜帶急救卡片。家屬應學習識別言語含糊、口角歪斜等腦卒中先兆癥狀,發(fā)病后3小時內是靜脈溶栓黃金窗口期。
高血壓腎病可能由長期血壓控制不佳、腎動脈狹窄、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糖尿病腎病、遺傳性腎病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控制血壓、藥物治療、飲食調整、透析治療、腎移植等方式干預。建議患者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1、長期血壓控制不佳 持續(xù)高血壓會導致腎小球內高壓狀態(tài),造成腎小球硬化及腎小管間質纖維化。患者可能出現(xiàn)夜尿增多、蛋白尿等癥狀。需遵醫(yī)囑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纈沙坦膠囊等降壓藥物,配合低鹽飲食和規(guī)律血壓監(jiān)測。 2、腎動脈狹窄 腎動脈粥樣硬化或纖維肌性發(fā)育不良可導致腎臟血流灌注不足,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典型表現(xiàn)為突發(fā)性血壓升高和腎功能惡化。可通過腎動脈支架植入術改善血流,配合阿托伐他汀鈣片調節(jié)血脂。 3、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 IgA腎病、膜性腎病等原發(fā)疾病可合并高血壓,加速腎功能損害。常見水腫和血尿表現(xiàn)。需使用黃葵膠囊保護腎功能,必要時聯(lián)合醋酸潑尼松片控制免疫反應。 4、糖尿病腎病 長期高血糖通過代謝異常和血流動力學改變損傷腎臟,與高血壓形成惡性循環(huán)。特征性表現(xiàn)包括微量白蛋白尿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建議使用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控制血糖,配合厄貝沙坦片降低尿蛋白。 5、遺傳性腎病 多囊腎等遺傳性疾病可同時引發(fā)高血壓和腎功能不全,表現(xiàn)為雙側腎臟囊腫和家族聚集性發(fā)病。需定期監(jiān)測腎功能,必要時進行囊腫減壓術,使用托伐普坦片延緩疾病進展。 高血壓腎病患者需嚴格限制每日鈉鹽攝入不超過5克,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肉類。建議選擇優(yōu)質蛋白如魚肉、雞蛋白,控制每日蛋白攝入量在每公斤體重0.6-0.8克。保持每周3-5次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每次30-45分鐘。戒煙限酒,定期監(jiān)測血壓、尿常規(guī)和腎功能指標,每3-6個月復查腎臟超聲。出現(xiàn)水腫加重或尿量明顯減少時需立即就診。
尿毒癥引起的高血壓可通過控制液體攝入、調整飲食結構、規(guī)律透析、使用降壓藥物、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尿毒癥合并高血壓通常與腎功能衰竭導致的水鈉潴留、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激活等因素有關。 1、控制液體攝入 每日液體攝入量需根據(jù)尿量調整,無尿患者應嚴格限制在500-800毫升。過量飲水會加重心臟負荷,導致血壓升高。建議使用有刻度的水杯記錄飲水量,避免攝入湯粥等高水分食物。同時需監(jiān)測體重變化,透析間期體重增長不超過干體重的3%-5%。 2、調整飲食結構 采用優(yōu)質低蛋白飲食,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控制在0.6-0.8克/公斤體重,優(yōu)先選擇雞蛋、魚肉等優(yōu)質蛋白。嚴格限制鈉鹽攝入,每日食鹽量低于3克,避免腌制食品。適當補充鈣劑和活性維生素D,預防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血鉀偏高者需限制香蕉、土豆等高鉀食物。 3、規(guī)律透析 每周進行2-3次血液透析或每日腹膜透析,充分清除體內代謝廢物和多余水分。透析過程中需監(jiān)測超濾量,避免過快脫水導致低血壓。對于頑固性高血壓患者,可延長透析時間或增加透析頻率。定期評估透析充分性,保持尿素清除指數(shù)達標。 4、使用降壓藥物 首選鈣通道阻滯劑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可有效擴張外周血管。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培哚普利叔丁胺片適用于殘余腎功能尚存者,但需監(jiān)測血鉀。α/β受體阻滯劑如甲磺酸多沙唑嗪緩釋片可用于透析患者。聯(lián)合用藥時需注意藥物透析清除率,必要時調整給藥時間。 5、手術治療 對于藥物難以控制的頑固性高血壓,可考慮腎動脈交感神經消融術。終末期患者行腎移植后可顯著改善血壓,但術后需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甲狀旁腺切除術適用于繼發(fā)嚴重甲旁亢患者,術后需密切監(jiān)測血鈣水平。所有手術方案需經腎內科和心血管科聯(lián)合會診評估。 尿毒癥患者應每日定時測量血壓并記錄,避免劇烈情緒波動和過度勞累。保持大便通暢以防腹壓增高,睡眠時抬高床頭15-30度。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電解質及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出現(xiàn)頭痛、視物模糊等高血壓危象癥狀時需立即就醫(yī)。嚴格遵醫(yī)囑用藥,不可自行調整降壓藥物劑量或透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