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癬通常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可能與真菌接觸傳播、局部潮濕多汗、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控制不佳、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等因素有關。股癬可通過外用抗真菌藥物、口服藥物、保持局部干燥、穿透氣衣物、避免共用個人物品等方式治療。
皮膚癬菌可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或間接接觸被污染的衣物、毛巾等物品傳播。紅色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是常見致病菌種。患者可能出現環(huán)狀紅斑伴鱗屑,邊緣隆起。治療需使用聯(lián)苯芐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等外用抗真菌藥物,并煮沸消毒貼身衣物。
腹股溝區(qū)域汗液積聚會破壞皮膚屏障功能,為真菌繁殖創(chuàng)造條件。肥胖者或運動后未及時清潔者易發(fā),表現為瘙癢性紅斑伴脫屑。建議每日清洗后擦干,使用氯化鋁溶液抑制汗液分泌,穿著純棉內褲幫助吸濕排汗。
HIV感染者、器官移植術后患者等免疫抑制人群易發(fā)生頑固性股癬。皮損可能擴散至臀部及下腹部,出現膿皰或深在性結節(jié)。除外用特比萘芬凝膠外,需聯(lián)合口服伊曲康唑膠囊進行系統(tǒng)治療,同時需監(jiān)測肝功能。
血糖過高會降低皮膚抗菌能力,糖尿病患者股癬復發(fā)率較高。特征為邊界清晰的暗紅色斑塊,可能繼發(fā)細菌感染。在控制血糖基礎上,可選用酮康唑洗劑清洗患處,嚴重時需服用氟康唑片,注意避免抓撓導致皮膚破損。
濫用激素藥膏會抑制局部免疫反應,導致癬菌擴散形成不典型皮損。表現為邊界模糊的色素沉著斑,可能伴有毛囊炎。應停用激素制劑,改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療,療程需持續(xù)至癥狀消失后2周以防復發(fā)。
股癬患者應避免搔抓患處,洗澡后徹底擦干腹股溝褶皺部位。選擇寬松透氣的純棉衣物,每日更換消毒。不與家人共用浴巾、拖鞋等物品。飲食上限制高糖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增強皮膚抵抗力。若規(guī)范治療4周無改善或皮損擴散,需及時復診調整用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