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炎其實是腦部發(fā)炎的一種現(xiàn)象,所說的腦膜其實就是覆蓋在腦和脊髓外面的那層薄膜,而薄膜發(fā)生的原因一般就是由于細菌或者是病毒侵入所導致的,感染源可以通過感染身體的其他部位,最后在蔓延至腦膜上,那么,腦炎用藥的最佳時間是什么?
1.選用殺菌劑:腦膜感染常發(fā)生在人體防御功能薄弱的區(qū)域,由于血腦屏障的存在和淋巴系統(tǒng)的原因,使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低下,且缺乏特異補體和抗體,因此應用抑菌藥物效果甚差,有應用殺菌劑才能很好地清除腦脊液中的細菌。
2.選用可透過血腦屏障的藥物:依據(jù)各種抗菌藥物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脊液的濃度,可將其分為四類:采用一般劑量即可在腦脊液中達到有效濃度的主要有氯霉素、磺胺類、甲硝唑,以及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抗結核藥物;較大劑量靜脈給藥可達有效濃度的主要有青霉素、氨芐西林、頭孢菌素類,以及環(huán)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使用較大劑量在腦脊液中也只有微量的藥物有慶大霉素、紅霉素、萬古霉素等。
3.制定合理用藥方案:由于化膿性腦脊液可減弱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因此在制定用藥方案時,需考慮所用劑量務使腦脊液中的藥物濃度保持較高水平。給藥途徑以靜脈滴注為主要方式,間斷或持續(xù)給予。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病情好轉時不要隨意減量。
如果腦脊液涂片檢查發(fā)現(xiàn)革蘭氏陽性細菌,給予頭孢噻肟或頭孢曲松,與萬古霉素合用,直至藥敏試驗結果出來。若革蘭氏陽性細菌呈多形態(tài)性,應給氨芐青霉素以覆蓋利斯特菌屬。一旦培養(yǎng)結果確定為腦炎雙球菌,對青霉素G敏感的肺炎球菌,β-溶血性鏈球菌或對青霉素G敏感的葡萄球菌,則可用青霉素G替代氨芐青霉素。若懷疑為葡萄球菌性感染,應使用萬古霉素直至藥敏試驗結果出來。
如果腦脊液檢出革蘭氏陰性桿菌,一開始應使用頭孢他啶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能覆蓋許多革蘭氏陰性細菌(包括假單胞菌屬).頭孢噻肟及其他第3代頭孢菌素的藥效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相等而且毒性較低,但它們不能覆蓋假單胞菌屬。替卡西林或頭孢噻肟,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合用對假單胞菌屬有效。在一些時常發(fā)生對慶大霉素耐藥的腸道細菌感染的醫(yī)院中,應使用丁胺卡那霉素。
在抗生素治療開始后24-48小時應復查腦脊液,觀察細菌是否已被消滅,細胞增多是否已轉為以淋巴細胞增多為主。一般在發(fā)熱消退以及腦脊液恢復正常以后,仍須維持抗生素治療至少達1周(腦脊液的恢復正常與治療的成功并不完全平行,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當臨床癥狀有所好轉時,不要降低抗生素的用藥劑量,因為在許多病例中隨著腦炎癥的減輕,藥物經(jīng)過血腦屏障的通透性也有所降低。
4.避免局部給藥:包括鞘內給藥和腦室給藥。僅在患隱球菌腦炎時可輔以兩性霉素B腦室或鞘內給藥。
5.療程要足:抗生素短期療程復發(fā)率高。制定療程要因不同病原菌而異,如腦炎球菌引起腦炎療程為5—7天,流感嗜血桿菌性腦炎不少于10天,肺炎球菌性腦炎應達14天,革蘭氏陰性菌引起的腦炎療程至少為3—4周。
病毒性腦炎最常見的病原體主要有單純皰疹病毒、腸道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和西尼羅河病毒。病毒...
小兒腦炎可通過觀察癥狀、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腦脊液檢查、病原學檢測等方式排除。小兒腦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細菌感...
小兒病毒性腦炎的癥狀包括發(fā)熱、頭痛、嘔吐、精神行為異常等。 病毒性腦炎是兒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由多種病毒引...
輕度腦炎一般需要輸液7-14天,具體時間與病情嚴重程度、病原體類型及個體恢復情況有關。 病毒性腦炎患者若癥狀較輕...
病毒性腦炎可通過疫苗接種、防蚊滅蚊、注意衛(wèi)生等方式預防。 病毒性腦炎多由腸道病毒、皰疹病毒、蟲媒病毒等引起,預防...
小兒病毒性腦炎的癥狀包括發(fā)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和驚厥。該病由病毒感染引起,癥狀復雜多變,需及時就醫(yī)。 小兒病...
病毒性腦炎可能會有后遺癥,具體與病情嚴重程度、治療及時性及個體差異有關。 病毒性腦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腦實質炎癥...
病毒性腦炎可能影響智商,主要與腦損傷程度有關。病毒性腦炎可能造成智力下降、認知功能障礙、行為異常和癲癇發(fā)作等影響...
病毒性腦炎患者應避免辛辣刺激、高糖及高脂食物,同時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攝入。 病毒性腦炎患者在飲食上需注意避免加重神...
病毒性腦炎患者一般建議在出院后1-3個月復查,具體時間需根據(jù)病情恢復情況調整。 病毒性腦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