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很多人不會重視它,覺得只是簡單的拉肚子,這樣的想法其實是不對的,腹瀉的危害是很大的,會嚴重的影響患者朋友的工作和生活,那么腹瀉患者臨床檢查指標有哪些。
1.糞便常規(guī)檢查大便顯微鏡檢查,注意有無膿細胞、白細胞、紅細胞與吞噬細胞,還應注意有無蟲卵、寄生蟲、真菌孢子和菌絲。有時需反復幾次才有意義,有助于腹瀉病的病因和病原學診斷。
2.大便培養(yǎng)對確定腹瀉病原有重要意義。1次糞便培養(yǎng)陽性率較低,需多做幾次,新鮮標本立即培養(yǎng)可提高陽性檢出率。
3.大便乳膠凝集試驗對某些病毒性腸炎有診斷價值,如輪狀病毒、腸道腺病毒等。有較好敏感性和特異性,對空腸彎曲菌腸炎的診斷有幫助。
4.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對輪狀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異性。有助于輪狀病毒腸炎和其他病毒性腸炎診斷。
5.聚丙烯酰凝膠(PAGE)電泳試驗此法可檢測出輪狀病毒亞群及不同電泳型,有助于輪狀病毒分類和研究。
6.糞便還原糖檢查雙糖消化吸收不良時,糞便還原糖呈陽性,pH值<6.0。還原糖檢查可用改良斑氏試劑或Clinitest試紙比色。繼發(fā)性雙糖酶缺乏遠較原發(fā)性多見,原發(fā)性者以蔗糖-異麥芽糖酶缺乏最常見。
7.糞便電鏡檢查對某些病毒性腸炎有診斷價值。如輪狀病毒性腸炎、諾沃克病毒性腸炎等。
8.血白細胞計數(shù)和分類病毒性腸炎白細胞總數(shù)一般不增高。細菌性腸炎白細胞總數(shù)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數(shù)以上的患兒有桿狀核增高,桿狀核大于10,有助于細菌感染的診斷。
9.血培養(yǎng)對細菌性痢疾、大腸埃希桿菌和沙門菌等細菌性腸炎有診斷意義,血液細菌培養(yǎng)陽性者有助于診斷。
10.血生化檢查對腹瀉較重的患兒,應及時檢查血pH、二氧化碳結合力、碳酸氫根、血鈉、血鉀、血氯、血滲透壓,對于診斷及治療均有重要意義。
通過以上內容的詳細介紹,大家對于腹瀉要做的檢查已經了解了,希望這對各患者有所幫助。如果出現(xiàn)不適,要抓住最佳治療時期,盡早治療,這樣才能避免病情惡化。
腹瀉引發(fā)心肌炎可通過補液支持、抗病毒治療、心肌保護、并發(fā)癥監(jiān)測等方式干預。病毒感染性心肌炎通常由腸道病毒侵襲、免...
輪狀病毒腹瀉主要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常見誘因包括接觸傳播、免疫力低下、衛(wèi)生條件差及嬰幼兒高發(fā)年齡段。該病可通過補...
懷孕6個月腹瀉嘔吐可能與飲食不當、胃腸功能紊亂、妊娠期急性胃腸炎、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等因素有關,可通過調整飲食...
腹瀉期間可以適量吃米粥、蘋果泥、香蕉、烤饅頭片等食物,也可以遵醫(yī)囑吃蒙脫石散、口服補液鹽、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消...
腹部受寒腹瀉可通過熱敷腹部、補充水分、調整飲食、藥物治療等方式緩解。腹瀉通常由腸道受涼、飲食不當、腸道感染、腸易...
嬰兒腹瀉腹脹可通過調整喂養(yǎng)方式、補充口服補液鹽、使用益生菌、就醫(yī)檢查等方式處理,通常由喂養(yǎng)不當、乳糖不耐受、腸道...
寶寶腹瀉可通過調整飲食、補充水分、使用益生菌、就醫(yī)治療等方式改善。腹瀉通常由飲食不當、病毒感染、細菌感染、乳糖不...
小兒腹瀉可遵醫(yī)囑服用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酪酸梭菌活菌、地衣芽孢桿菌活菌等益生菌制劑,建議家長在醫(yī)...
艾滋病腹瀉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水樣便、脂肪瀉、反復發(fā)作、伴隨消瘦等。艾滋病相關腹瀉通常由機會性感染、腸道菌群紊亂、藥...
慢性腹瀉可通過調整飲食、補充益生菌、藥物治療、病因治療等方式改善。慢性腹瀉通常由腸道菌群失衡、食物不耐受、腸易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