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現(xiàn)不一,分為慢性乙肝攜帶者、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影響乙肝患者預后的因素很多,現(xiàn)對其中3中因素進行分析:
自然因素
年齡不是肝衰竭病人預后的決定因素,但一般以為年齡大于50歲低于14歲者預后差。
年齡越小,越容易形成慢性肝炎,甚至終身攜帶病毒。年齡在20歲以上的感染者,恢復較快,不易演變成慢性肝炎,這可能與成人健全的免疫機制以及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能力強有關。關于性別對乙肝預后的影響,我國曾對121例病人進行分析,死亡率女性為66.7%,男性為51.1%,以為男性比女性預后好。
病原因素
單一乙肝病毒感染和重疊丙肝病毒(HCV)、丁肝病毒(HDV)感染所致急重肝的病死率和肝衰竭后的存活率有所不同。單獨乙肝病毒(HBV)感染病死率為38.1%,而重疊HCV或HDV,或HBV、HDV、HCV三重感染則病死率高達80%。
乙肝變異病毒感染后更易發(fā)生急性重型肝炎。
治療時機
乙肝患者能否及時獲得有效的治療是影響乙肝預后的主要因素,如乙肝患者能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預后就相對較好。乙肝患者在接受治療時病情處于早期、中期或晚期與預后關系很大。治療越早,治愈率越高;治療越晚,死亡率越高。早期接受治療的乙肝患者病死率僅為4.08%;中期患者已合并有肝性腦病和出血傾向,病死率上升至48%;晚期乙肝患者已形成難治性并發(fā)癥,死亡率高達79.4%以上。
乙肝病毒載量較高時懷孕可能增加母嬰傳播風險、加重肝臟負擔、誘發(fā)妊娠期并發(fā)癥、影響胎兒發(fā)育。主要危害包括垂直傳播、...
乙肝表面抗體單項陽性通常屬于正常免疫反應,表明既往接種疫苗或感染后已產(chǎn)生保護性抗體,無須特殊干預。 1、疫苗應答...
乙肝弱陽性一般需要接種3針乙肝疫苗,實際接種針數(shù)受到疫苗接種史、抗體水平、年齡等因素的影響。 1、疫苗接種史 既...
葛蘭素乙肝疫苗安全性良好,接種后常見不良反應多為輕微局部反應或短暫全身癥狀,嚴重過敏反應罕見。疫苗安全性主要與個...
乙肝病毒不會在垃圾堆繁殖。乙肝病毒只能在活體肝細胞內(nèi)復制,其存活和傳播主要依賴人體體液交換,環(huán)境因素如垃圾堆無法...
乙肝目前尚無法徹底根治,但可通過抗病毒治療、免疫調(diào)節(jié)、定期監(jiān)測、生活方式干預等方式控制病情發(fā)展。 1、抗病毒治療...
急性乙肝可能表現(xiàn)為黃疸型肝炎,但并非所有急性乙肝患者都會出現(xiàn)黃疸。急性乙肝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
乙肝患者飲食調(diào)理需注重營養(yǎng)均衡與肝臟保護,可通過適量優(yōu)質(zhì)蛋白、低脂飲食、高維生素攝入及控制鈉鹽等方式改善肝功能。...
乙肝病毒攜帶者多數(shù)無需特殊治療,但需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與病毒載量。主要干預方式有定期復查、抗病毒治療、免疫調(diào)節(jié)、肝保...
乙肝病毒是一種主要攻擊肝臟的DNA病毒,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傳播途徑包括血液、母嬰及性接觸。 1、病毒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