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吃剩月餅
剩月餅通常不建議食用。月餅經過長時間存放可能滋生細菌或發(fā)生油脂酸敗,食用后可能引發(fā)胃腸不適或食物中毒。
月餅屬于高糖高脂食品,其水分活度較低但并非完全無菌。開封后的月餅在室溫下存放超過48小時,餡料中的微生物可能大量繁殖,尤其是含蛋奶、堅果等成分的月餅更易變質。若儲存環(huán)境潮濕或溫度較高,霉菌毒素污染風險顯著增加。未開封的月餅雖保質期較長,但超過包裝標注期限后,油脂氧化產生的過氧化物會刺激消化道。
部分家庭會將月餅冷藏保存,但低溫無法完全抑制肉毒桿菌等厭氧菌生長。重新加熱也難以消除已產生的細菌毒素。糖尿病患者食用變質月餅還可能誘發(fā)酮癥酸中毒。若月餅出現(xiàn)哈喇味、霉斑或餡料結塊,則表明已發(fā)生化學或生物性污染。
建議根據(jù)食用人數(shù)適量購買月餅,開封后盡量24小時內吃完。未食用完的月餅可密封后冷凍保存,復熱時需徹底蒸透。老人、兒童及慢性病患者應避免食用存放超過三天的月餅,出現(xiàn)腹痛嘔吐等癥狀需及時就醫(yī)。傳統(tǒng)月餅可嘗試改制為月餅粥或烘焙原料,減少浪費的同時降低健康風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
1.51萬次閱讀
1.63萬次閱讀
1.17萬次閱讀
1.78萬次閱讀
1.99萬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