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卒中的預后
出血性卒中的預后與出血部位、出血量、治療時機及基礎疾病控制情況密切相關,部分患者可恢復良好,部分可能遺留功能障礙或危及生命。
出血部位直接影響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坠?jié)區(qū)出血若量少且及時干預,運動功能恢復概率較高;腦干出血因涉及生命中樞,預后通常較差。出血量超過30毫升時,腦組織受壓明顯,易導致不可逆損傷。發(fā)病后6小時內接受手術清除血腫的患者,生存率和功能恢復率顯著提升。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需長期控制基礎疾病,否則可能增加再出血風險。年齡小于60歲、無嚴重并發(fā)癥者整體預后優(yōu)于高齡患者。
小腦出血早期通過減壓手術可避免腦疝形成,多數(shù)患者行走功能可部分恢復。腦葉出血對認知功能影響較大,但經康復訓練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明顯。使用立體定向穿刺引流術的患者住院時間較傳統(tǒng)開顱手術縮短,術后感染概率降低??估w維蛋白溶解藥物適用于凝血功能障礙導致的出血,可減少血腫擴大。發(fā)病后24小時內血壓波動劇烈者,神經功能惡化風險增加。
出血性卒中患者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階梯式康復訓練,早期以被動關節(jié)活動為主,后期逐步加入平衡和步態(tài)練習。飲食應選擇低鹽低脂高蛋白食物,每日鈉攝入量控制在3克以內。定期監(jiān)測血壓和血脂,避免情緒激動和用力排便??祻推陂g出現(xiàn)頭痛加劇或意識變化時須立即就醫(yī)。建議家屬學習基本護理技能,協(xié)助患者完成翻身拍背等基礎護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
1.38萬次閱讀
1.41萬次閱讀
1.24萬次閱讀
1.42萬次閱讀
1.01萬次閱讀
1.02萬次閱讀
1.53萬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