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卒中的初始評估和治療
急性卒中的初始評估和治療主要包括快速識別、影像學檢查、溶栓或取栓治療、血壓管理以及并發(fā)癥預防等措施。急性卒中通常由腦梗死或腦出血引起,表現(xiàn)為突發(fā)偏癱、言語障礙或意識改變等癥狀,需立即就醫(yī)。
快速識別是急性卒中救治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可通過FAST原則判斷面部不對稱、肢體無力、言語含糊等癥狀。院前急救人員需記錄發(fā)病時間、基礎疾病及用藥史,同時監(jiān)測生命體征并建立靜脈通路。影像學檢查首選頭顱CT平掃以區(qū)分缺血性與出血性卒中,必要時進行CTA或灌注成像評估血管狀態(tài)和缺血半暗帶。對于發(fā)病4.5小時內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符合條件者可靜脈注射阿替普酶進行溶栓治療,大血管閉塞患者需在6-24小時內行機械取栓術。血壓管理需根據(jù)卒中類型調整,缺血性卒中除非收縮壓超過220毫米汞柱否則不急于降壓,而腦出血患者需將血壓控制在140-160毫米汞柱范圍。早期并發(fā)癥預防包括吞咽功能篩查避免誤吸、使用低分子肝素預防深靜脈血栓、控制血糖和體溫等措施。
對于出血性卒中患者,需緊急處理凝血功能障礙并評估手術指征,如小腦出血伴腦干壓迫或腦室鑄型需行血腫清除術。所有卒中患者均應入住卒中單元進行多學科協(xié)作治療,同時啟動二級預防措施,包括抗血小板聚集、他汀類藥物調脂以及危險因素控制??祻驮u估應在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48小時內啟動,早期介入運動療法和言語訓練有助于功能恢復。病因篩查需完善心電圖、頸動脈超聲和經食道超聲等檢查,心房顫動患者需考慮抗凝治療。
卒中后抑郁和認知障礙需要定期篩查,必要時給予心理干預和藥物治療?;颊呒凹覍俳逃龖w用藥依從性、康復鍛煉要點和復發(fā)征兆識別等內容。建立長期隨訪機制,監(jiān)測血壓、血脂等指標,調整抗栓方案。建議采用地中海飲食模式,限制鈉鹽攝入,保持適度有氧運動,戒煙限酒并控制體重。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需嚴格達標管理,定期進行血管評估和用藥調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
1.15萬次閱讀
1.41萬次閱讀
1.52萬次閱讀
1.42萬次閱讀
1.82萬次閱讀
1.02萬次閱讀
1.53萬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