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干燥可通過調整日常護理、使用保濕產品、改善生活習慣、飲食調理、醫(yī)療干預等方法改善。皮膚干燥可能與環(huán)境干燥、皮膚屏障受損、維生素缺乏、皮膚病、年齡增長等因素有關。
避免使用過熱的水清潔皮膚,水溫控制在37-40攝氏度為宜。減少使用堿性強的肥皂或沐浴露,選擇溫和的弱酸性清潔產品。洗澡時間不宜過長,5-10分鐘即可。清潔后立即使用毛巾輕輕拍干皮膚,避免用力擦拭。冬季可減少洗澡頻率,隔天一次較為合適。
選擇含有神經酰胺、透明質酸、甘油等保濕成分的護膚品。沐浴后3分鐘內涂抹身體乳,此時皮膚角質層含水量較高,有助于鎖住水分。面部可使用保濕精華配合面霜,干性皮膚可選擇含角鯊烷的面霜。手部可隨身攜帶護手霜,每次洗手后及時補涂。唇部使用含凡士林的潤唇膏,避免舔舐。
室內使用加濕器維持50%-60%的相對濕度,尤其在空調房或暖氣房。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干燥寒冷的環(huán)境中,外出時可佩戴口罩圍巾保護面部皮膚。
選擇純棉透氣的貼身衣物,減少化纖材質對皮膚的刺激。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睡眠不足會影響皮膚屏障功能。
每日飲水量達到1500-2000毫升,少量多次飲用。增加富含必需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堅果、亞麻籽油的攝入。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E含量高的食物如胡蘿卜、菠菜、牛油果。適量食用銀耳、百合等具有滋陰潤燥功效的食材。限制高鹽、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避免加重皮膚干燥。
頑固性皮膚干燥可遵醫(yī)囑使用尿素軟膏、維生素E乳等外用藥物。合并濕疹或皮炎時可短期使用氫化可的松乳膏等糖皮質激素藥膏。嚴重魚鱗病患者可能需要口服維A酸類藥物如異維A酸軟膠囊。光療對某些類型的皮膚干燥有一定改善作用。中醫(yī)辨證施治可采用滋陰潤燥的方劑如麥門冬湯加減。
皮膚干燥改善需要綜合調理,除上述方法外,應避免過度清潔和去角質。冬季減少使用電熱毯,睡前可涂抹保濕產品并戴上棉質手套襪子加強吸收。如皮膚出現皸裂、脫屑伴瘙癢或紅腫,可能提示存在皮膚病理性改變,建議及時就診皮膚科。長期室內工作者可擺放綠植或水盆增加環(huán)境濕度,規(guī)律運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也有助于改善皮膚狀態(tài)。
2011-05-24
2011-05-24
2011-05-24
2011-05-24
2011-05-24
2011-05-24
2011-05-24
2011-05-24
2011-05-24
201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