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運動一般在產后6-8周開始,具體時間需根據分娩方式、身體恢復情況及醫(yī)生評估決定。
自然分娩且無并發(fā)癥的產婦,產后6周復查無異常后,可逐步開始低強度運動,如凱格爾運動、散步等。此時子宮基本復位,盆底肌初步恢復,適度運動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肌肉功能恢復。剖宮產產婦因傷口愈合需要更長時間,通常建議術后8周再開始運動,初期應避免腹部發(fā)力動作,如仰臥起坐或高強度有氧運動。無論何種分娩方式,運動初期需以輕柔、短時為主,單次不超過15分鐘,每日1-2次,觀察身體反應調整強度。
少數情況下需延遲運動時間。若存在產后大出血、嚴重會陰撕裂、妊娠高血壓未緩解或恥骨聯(lián)合分離超過10毫米等情況,需遵醫(yī)囑延長休息期至3個月以上。哺乳期乳腺炎急性發(fā)作期、產后抑郁癥狀未控制或出現下肢靜脈血栓時,應暫停運動計劃。存在妊娠糖尿病、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的產婦,需經??漆t(yī)生評估后制定個性化運動方案。
產后運動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從呼吸訓練、骨盆傾斜等靜態(tài)動作過渡到動態(tài)練習。哺乳期運動前需排空乳房,穿著支撐性強的運動內衣,避免跳躍動作。運動后及時補充水分和優(yōu)質蛋白,如雞蛋、魚肉等。若出現惡露增多、傷口疼痛或頭暈等癥狀,應立即停止運動并就醫(yī)復查。建議在專業(yè)產后康復師指導下制定運動計劃,結合盆底肌電生理反饋訓練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