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人膽固醇高可能由遺傳因素、飲食結構失衡、缺乏運動、甲狀腺功能減退、肝臟代謝異常等原因引起。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是常見遺傳病,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基因突變導致膽固醇清除障礙。這類患者即使體型偏瘦,血清總膽固醇仍可能顯著升高,常伴隨皮膚黃色瘤或早發(fā)冠心病表現(xiàn)?;驒z測可明確診斷,需早期啟動降脂治療。
長期攝入反式脂肪酸如人造奶油和飽和脂肪酸動物油脂會促進肝臟合成膽固醇。高糖飲食通過激活SREBP-2通路增加膽固醇生成,精制碳水化合物轉化成的甘油三酯可攜帶更多膽固醇顆粒。瘦人可能因忽視飲食質量而攝入過量隱形脂肪。
運動不足導致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影響膽固醇逆向轉運能力。每周運動時間少于150分鐘時,脂蛋白脂肪酶活性下降,低密度脂蛋白顆粒更易氧化沉積在血管壁。瘦人常誤以為無需運動,實則規(guī)律有氧運動可提升膽固醇代謝效率。
甲狀腺激素不足會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活性,使膽固醇清除率下降30%-50%。甲減患者常見TSH升高伴隨總膽固醇升高,可能表現(xiàn)為怕冷、便秘等癥狀。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可改善脂代謝異常。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瘦型NAFLD占比約15%-25%。肝臟膽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還原酶過度活化,導致內源性膽固醇增加。這類患者常合并胰島素抵抗,需通過肝功能檢查和肝臟彈性檢測確診。
建議調整飲食結構,減少動物內臟、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攝入,增加燕麥、深海魚類等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和ω-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進行5次以上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配合阻抗訓練。定期監(jiān)測血脂四項和甲狀腺功能,對于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建議進行一級親屬篩查。若生活方式干預3個月后血脂未達標,需在醫(yī)生指導下考慮使用他汀類藥物或PCSK9抑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