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皮炎又名慢性單純性苔蘚(lichensimplexchronicus),是一種局限性皮膚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又叫慢性單純苔蘚。和中醫(yī)所謂的牛皮癬、攝領瘡相似。是以陣發(fā)性瘙癢和皮膚苔蘚化為特征的慢性皮膚炎癥。病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長期搔抓、摩擦和神經精神因素及某些外在刺激因素有關。
典型癥狀:間歇性瘙癢,夜間尤甚,常致失眠,經搔抓皮膚出現淡褐色圓形或多角形丘疹,表面光滑或覆有糖皮樣鱗屑,密集成群,隨病情發(fā)展,丘疹漸融合成片,形成英武的苔蘚樣變。此時病變皮膚干燥、增厚、皮紋加深,互相交錯,皮嵴突起,呈菱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
相關癥狀:丘疹、瘙癢
神經性皮炎癥狀診斷
發(fā)病初期,僅有患部間歇性瘙癢,夜間尤甚,常致失眠,經搔抓皮膚出現淡褐色圓形或多角形丘疹,表面光滑或覆有糖皮樣鱗屑,密集成群,隨病情發(fā)展,丘疹漸融合成片,形成英武的苔蘚樣變。此時病變皮膚干燥、增厚、皮紋加深,互相交錯,皮嵴突起,呈菱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
1、青壯年多見
老人、兒童少見。
2.慢性經過,
時輕時重,一般夏季加重,冬季緩解。全部病程可分為3期:
(1)靜止期,
表面炎癥輕微或缺如,病變局限,境界清楚。
(2)進行期,
炎癥著明,浸潤明顯,皮損擴大,邊緣模糊不清。
(3)退行期,
浸潤輕微,皮損變薄,傾向愈合。
3.從分布的角度,
可將該病分為兩類,限局性和泛發(fā)性。好發(fā)部位主要為頸側(圖1)、項部、額部、其次為骶尾、肘窩、胭窩,有可見腰背、兩髖、外陰、肛門、腹股溝、眼瞼、頭皮、四肢等處。常呈對稱分布,有可沿皮膚皺褶或皮神經分布呈線狀排列。
4.初時先感覺局部瘙癢,
由于搔抓皮膚迅速呈苔蘚化,典型損害為多數米粒至高粱米大小,淡紅色至黃褐色或與皮色一致的圓形或多角形堅硬有光澤的扁平丘疹,密集成片,表面附少量鱗屑,伴有抓痕、血痂。皮損以中央最為顯著,愈近邊緣愈輕微,境界不清,時久,由于搔抓刺激皮膚浸潤肥厚,嵴溝明顯。發(fā)生于小腿者,時久,表面可呈疣瘤狀。持久性搔抓摩擦脛部或上背部可引起淀粉物質沉積于真皮,進而分別發(fā)展為斑狀和苔蘚性淀粉樣病。長期搔抓可有感染,如毛囊炎、癤腫等。
5.患者自覺陣發(fā)性瘙癢,
夜間尤甚,可影響睡眠、工作和生活。
根據陣發(fā)性瘙癢,皮膚苔蘚化及本病的好發(fā)部位,可以診斷。
中醫(yī)病機和辨證:中醫(yī)認為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郁悶不舒,心火上炎,以致氣血運行失調,凝滯于皮膚,日久耗血傷陰,血虛化燥生風,或因脾蘊濕熱,復感風邪,蘊阻于肌膚而發(fā)病。
中醫(yī)辨證分型:
1.風濕蘊阻型
主證:多見于限局性患者。皮損成片,呈淡褐色,粗糙肥厚,陣發(fā)性劇癢,夜間尤甚,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緩。
辨證:風濕蘊阻,肌膚失養(yǎng)。
2.肝郁化火型
主證:多見于泛發(fā)性患者。皮疹色紅,癥見心煩易怒或精神抑郁,失眠多夢,眩暈,心悸,口苦咽干。舌邊尖紅,舌苔薄白,脈弦滑。
辨證:屬于肝郁不舒,郁久化火。
3.血虛風燥型
主證:多見于老年人及體質虛弱患者,皮膚色淡或灰白,肥厚粗糙,常伴有心悸怔忡,氣短乏力,婦女月經量過多等。舌質淡,脈沉細。
辨證:血虛風燥,肌膚失養(yǎng)。
主要病因:精神飲食,胃腸道功能障礙,內分泌系統(tǒng)功能異常,體內慢性病灶感染,局部刺激等
一、神經性皮炎發(fā)病原因
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神經系統(tǒng)功能障礙、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過程平衡失調有關,因患者常伴有神經衰弱、失眠和更年期綜合征,每因情緒波動、精神過度緊張而病情加重或復發(fā)。本病與祖國醫(yī)學文獻中記載的“牛皮癬”,“攝領瘡”相類似,如《外科正宗》頑癬中記述的:“牛皮癬如牛項之皮,頑固且堅,抓之如朽木”。《諸病源候論》攝領瘡候記之:“攝領瘡……生于頸上癢痛,衣領拂著即劇云,是衣領揩所作,故名攝領瘡也?!?/p>
本病為七情所傷,多因心火內生,脾經濕熱,肺經風毒客于肌膚腠理之間,外感風濕熱邪,以致阻滯肌膚,血虛生燥,肌膚失榮所致。綜合其病因,大致可分為如下三種。
㈠神經精神因素:
因情志波動,精神過度興奮、憂郁、緊張、焦慮、恐怖或神經衰弱,造成大腦皮層的調節(jié)功能紊亂,引起肛門周圍神經功能障礙,當受到刺激時,皮膚易出現反應,呈苔蘚樣變化。
㈡刺激因素:
如過飲醇酒、咖啡等辛熱興奮劑,或服用某些作用于神經系統(tǒng)的藥物及內褲磨擦、搔抓等局部刺激,均為誘因。
㈢疾病因素:
消化系統(tǒng)疾病、內分泌障礙等,亦為重要誘因。
二、發(fā)病機制
發(fā)病機制尚不很明確,但長期搔抓、摩擦為本病發(fā)病的最重要因素,其他如日光照射、多汗及其他機械性、物理性刺激因素常促使本病發(fā)生。此外,可能與胃腸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或體內感染病灶有關。
一、忌搔抓
搔抓可使皮膚不斷遭受機械性刺激而變厚,甚至引起感染。搔抓還起強化作用,病人愈搔愈癢,愈癢愈抓,形成惡性循環(huán),病程因而延長。
二、忌熱水
燙洗皮炎、濕疹在急性期,由于皮內毛細血管擴張,會有不同程度的皮膚紅腫、丘疹、水皰。用熱水燙洗或浸泡,紅腫加重,滲透液增多,加重病情。因此,皮炎、濕疹病人宜用溫水淋浴,切忌在熱水內浸泡和用力搓擦。
三、忌肥皂洗
特別是堿性大的肥皂,對皮膚是一種化學性刺激,可使皮炎、濕疹加重。若需用肥皂去污時,最好選擇刺激性小的硼酸皂。
四、忌刺激性食物
辣椒、酒、濃茶、咖啡等刺激食物,可使瘙癢加重容易使?jié)裾罴又鼗驈桶l(fā),都應禁忌。
五、忌盲目用藥
皮炎、濕疹病程較長,易反復,患者要配合醫(yī)生耐心治療。有的人治療心切,未經醫(yī)生診治在皮損處涂高濃度的止癢藥;反而加重病情。因此,切忌擅自用藥。
神經性皮炎西醫(yī)治療
原則為止癢,禁止搔抓,避免各種機械、物理、情緒刺激,調整神經系統(tǒng)功能,鎮(zhèn)靜。
1、一般治療
解除思想負擔,生活力求規(guī)律,避免過度緊張和精神刺激,限制酒類、濃茶、咖啡和辛辣食品等。避免日曬、搔抓、摩擦等熱物理和機械性刺激,防治局部多汗。
2.全身治療
(1)對于精神緊張、失眠者,
予以地西泮(安定)、氯氮卓(利眠寧)等鎮(zhèn)靜催眠藥。
(2)對瘙癢劇烈者,
給予抗組胺藥及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如多塞平、阿米替林等)。
(3)對泛發(fā)性神經性皮炎,
且瘙癢劇烈者,可采用普魯卡因(100~300ml/d),加入至5%葡萄糖液500ml靜脈封閉療法可減輕瘙癢,10天為一個療程?;蚱べ|類固醇激素內服或注射。
3.局部治療
(1)皮損苔蘚比較輕,
部位較局限者可外涂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劑或軟膏,或0.5%氟氫可的松二甲亞砜,或在皮質類固醇激素乳劑中加入5%~10%黑豆餾油,有可用10%松餾油酊、威爾金遜軟膏或雄黃解毒散30g加百部酒100ml外涂。
(2)皮損苔蘚化明顯或皮膚呈革樣化者
可選用下法:①5%水楊酸、10%黑豆餾油軟膏、類固醇乳膏、去炎松尿素乳膏、南星浸膏外敷,有的可外擦5%水楊酸、10%松餾油酊劑后,再涂以上乳膏。②純黑豆餾油或糠餾油涂布后,加電熱吹風。③皮質類固醇激素硬膏(膚疾寧)或黑豆餾油硬膏(市售的慢性皮炎硬膏即含10%黑豆餾油硬膏)貼敷。④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劑或黑豆餾油軟膏薄涂于皮損,外加塑料紙或橡皮膏封包。或涂布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劑(或軟膏)后,外貼黑豆餾油硬膏。⑤復方奎寧注射液2ml加2%鹽酸普魯卡因2ml,局部皮損處皮下注射封閉,每周1次,4~6次為一療程。用本法應注意,注射至皮內,可致局部皮膚壞死。⑥白降丹點割或黑色拔膏棍熱貼或熏藥療法。
(3)對播散性或泛發(fā)性皮損,
可用藥浴,如糠浴、楮桃葉浴、苦參浴、龍葵浴等。
4.物理和放射療法
對限局性皮損可酌情選用蠟療、淺層X線照射、32P或90Sr局部貼敷,液氮或二氧化碳雪冷凍等療法。
5、藥物治療:
⑴抗組織胺藥和鎮(zhèn)靜脈藥:
可酌情選用撲爾繁、安其敏、息期敏,苯海拉明、異丙嗪、安定等,以安定止癢。
⑵靜脈用藥:
0.25%普魯卡因注射液10~20ml加維生素C500mg靜脈注射;或用普魯卡因4~6mg/kg體重,用生理鹽水配成0.1%溶液加維生素C500~1000mg靜滴。亦可用10¥葡萄糖酸鈣10ml靜注。
6、外治法:
1.雄黃散外搽。
2.神經性皮膚炎藥水涂患處。
3.金玉膏外用。
4.梅花針局部敲打: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5.亦可酌情選用下列藥物外用:膚輕松軟膏,復方氟美松亞楓劑、膚疾寧、105黑豆餾油軟膏、止癢酒精等。
6.局部封閉:復方奎寧注射液2ml加1%普魯卡因4~6ml,局部皮下注射(注射勿過淺,以免引起皮膚壞死),每周1次,10次為一療程。亦可用0.1%亞甲藍2ml加2%普魯卡因5~10ml患部皮下注射,每周1次。
7.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可用32磷或30鍶敷貼。
8.淺層X線放射治療:可用29~43KV,每次60~100R,每周1次,3~4次為一療程,1年勿超過2個療程。
神經性皮炎中醫(yī)治療
1、針灸療法
可用針刺或耳針,取穴參照瘙癢癥。
2、中藥治療:
⑴風濕熱型:
皮損成片,呈淡褐色,粗糙肥厚,陣發(fā)性劇癢,夜間尤甚,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緩。治宜清熱祛濕、疏風上癢,常選用消風散或疏風清熱飲加減。
⑵血虛風燥型:
皮損色淡或灰白,肥厚粗糙,常伴有心悸怔忡,氣短乏力,婦女月經量過多,舌質淡,脈沉細。治宜養(yǎng)血潤燥,祛風止癢,常選用四物消風飲或止癢合劑加減。
⑶脾虛濕盛型:
皮損呈暗灰色,肥厚光滑,伴腹脹納差、便溏,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厚,脈濡緩。治宜健脾除濕,常選用除濕胃苓湯加減。
⑷肝郁化火型
皮疹色紅,心煩易始或精神抑郁,失眠多夢,眩暈,心悸、口苦咽下,舌邊尖紅,苔薄白,脈弦滑,治宜疏肝解郁,清熱養(yǎng)血,方用瀉肝安神丸或用丹梔逍遙散加減,或用斬癢湯,水煎服。
神經性皮炎食療方
(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yī)生)
【花生赤豆棗蒜湯】
配方:帶衣花生米90克,赤小豆、紅棗各60克;大蒜30克。
制法:以上諸物加水共煮湯。
功效:益氣養(yǎng)血,除濕解毒。
用法:早晚分服。
【金針瓜絡蚌肉湯】
配方:蚌肉30克,金針菜15克,絲瓜絡10克。
制法:以上三物,加水適量煎湯,加鹽調味。
功效:益氣養(yǎng)陰,清熱通絡。
用法:飲湯吃肉,每日1次,連用10日。
【魚腥豆帶湯】
配方:綠豆30克,海帶20克,魚腥草15克。
制法:以上三味加水煎湯,去魚腥草,加白糖適量調味。
功效:清熱解毒。
用法:飲湯食豆和海帶。每日1次,連服7日。
【綠豆百合薏米粥】
配方:薏米50克,綠豆25克,鮮百合100克。
制法:將百合掰成瓣,去內膜,綠豆、薏米加水煮至五成熟后加入百合,用文火熬粥,加白糖調味。
功效:養(yǎng)陰清熱,除濕解毒。
用法:每日1~2次。
【莧菜蕹菜湯】
配方:馬齒莧、生蕹菜各30克。
制法:上二味加水煎煮,取汁。
功效:清熱除濕,涼血解毒。
用法:飲服,每日1次。
【土茯苓大棗煎】
配方:大棗、土茯苓各30克。
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湯。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
用法:飲湯,每日2次。
1、忌飲刺激性飲料
如煙酒、濃茶、咖啡、可可等。因煙酒辛熱,善于走竄肌膚,生熱耗血,使血熱更甚;同時可刺激大腦皮層,產生高度興奮,從而使病情加重。
2、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如蔥、蒜、韭菜、生姜、辣椒、花椒、胡椒、桂皮、八角、小茴香、咖喱等。因為這些食品,辛燥溫熱,動風耗血,能使血熱加重,癥狀加重;同時這些食品也有溫陽興奮作用,能使大腦皮層興奮,精神激動,從而加重病情。
3、忌食魚腥發(fā)物
如蝦蟹、公雞、豬頭肉、黃鱔、燒雞和各種烤炸煙薰食品。因為這些食物易聚濕生氮,助熱動風,能使風濕熱邪加重,從而使皮損癥狀加重。
4、忌食各種補氣補血之品
如人參、鹿茸、當歸、肉蓯蓉等。因這些食物溫熱補陽能助熱生風,使血燥更甚,使本病遷延難愈。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慢性皮膚炎癥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皮膚劇烈瘙癢和苔蘚樣變。 神經性皮炎可能與遺傳因素、精神壓力、皮膚...
神經性皮炎不會傳染給別人。神經性皮炎是一種與精神因素、皮膚摩擦刺激等有關的慢性皮膚病,不具有傳染性。 神經性皮炎...
陰囊神經性皮炎通常表現為局部瘙癢、皮膚增厚和色素沉著。 陰囊神經性皮炎可能與長期搔抓、摩擦刺激或精神緊張等因素有...
蕁麻疹合并神經性皮炎可通過抗組胺藥物、糖皮質激素、免疫調節(jié)劑、局部外用藥物、光療等方式治療。蕁麻疹可能與過敏反應...
神經性皮炎和濕疹是兩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炎癥性疾病,神經性皮炎通常表現為局部皮膚增厚、苔蘚樣變伴劇烈瘙癢,濕疹則以紅...
神經性皮炎一般不會癌變。神經性皮炎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苔蘚樣變和色素沉著。 神經性皮炎屬...
神經性皮炎一般不建議涂抹紅霉素軟膏。紅霉素軟膏主要用于細菌感染性皮膚病的治療,而神經性皮炎屬于非感染性慢性炎癥性...
神經性皮炎患者一般可以適量吃雞蛋和牛奶,但需觀察個體反應。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的慢性皮膚病,主要...
滲出性神經性皮炎一般是指特應性皮炎,屬于慢性復發(fā)性炎癥性皮膚病。 特應性皮炎可能與遺傳因素、皮膚屏障功能異常、免...
神經性皮炎患者適合進行瑜伽、游泳、散步等低強度運動。 瑜伽通過緩慢的拉伸動作幫助放松身心,減輕精神壓力對皮膚的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