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會導致死亡嗎?專家指出,這是因急性心肌缺血、缺氧導致的癥狀,可是,很多人有些疑問,出現心絞痛會導致死亡嗎?那是當然的,隨著病情加重,還會導致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是有生命危險的,那么,出現急性心絞痛時,那該如何治療呢?下面來看看。
針刺之法歷來在急救方面有著其獨到之處,介紹三法于下:
一、耳穴埋豆法。該法適用于心絞痛較輕者,或緩解期,首先術者將患者一側耳廓常規(guī)消毒后,用左手固定患者耳廓,右手持一根火柴,用其一端在耳輪腳中耳中穴范圍內,力量適中地反復按壓,找出患者認為最不適處(疼痛、酸脹、麻痛等感覺),然后將消毒后的王不留行(或急性子或復方丹參片壓制成的小米粒大小的藥塊)放于約0.8x0.8厘米的露香虎骨膏中間,接著將藥粒對準所選的耳中穴處貼敷。
囑患者每日自行按揉藥粒6~10次,以局部有發(fā)熱,麻痛感為度,每次按揉10分鐘。也可于每次發(fā)作前或發(fā)作時按揉至癥狀消失。每5天換貼一次,兩耳交替敷貼,該法通過具有活血止痛作用的王不留行或急性子或復方丹參片對耳中穴的刺激,可調節(jié)植物神經功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減少心肌耗氧量,疏通經絡,化瘀通絡,活躍周圍微循環(huán),改善心肌的供血供氧量,從而達到鎮(zhèn)靜。理氣?;钛V雇吹哪康?。
二,徒手按壓法。該法適用于心絞痛急性發(fā)作,當時又缺醫(yī)少藥無任何醫(yī)療器械的情況下。通過大量臨床資料觀察發(fā)現:大多數心臟病患者在發(fā)病時,均在位于背部第七臉椎棘突下凹陷處的至陽穴處有不同程度的反應,如不適、發(fā)涼,按之舒服,有條索樣,結節(jié)樣物,皮膚表面粗糙。有皮屑脫落等,當心絞痛發(fā)作時這些反應更為明顯。患者發(fā)病時,按壓至陽穴處,或于該處拔火罐、針刺,可使臨床諸癥狀減輕或消失。
在心絞痛發(fā)作時可用拇指用力按壓至陽穴(采用一重一輕的方法),使患者感到酸痛不能忍受為度,約10分鐘后再用同樣的方法于患者的膻中、間使、關元穴處依次各按壓10分鐘。上法施術數分鐘后諸癥狀即可緩解、消失。通過對上述4穴的按壓,可使冠脈循環(huán)和左心功能得到改善。如癥狀不能減輕,應立即送醫(yī)院治療。
三,毫針刺法。該法適用于心絞痛急性發(fā)作期。令患者仰臥于治療床上,寬衣解帶,脫去鞋襪,術者于行間穴與太沖穴聯(lián)線的中點找心痛點,常規(guī)消毒后于一側用1.5寸毫針直刺,施提插瀉法1分鐘;然后于一側內關穴處用2寸毫針向肘關節(jié)方向斜刺,施提插捻轉平補平瀉還需1分鐘,留針30分鐘,其間行針2一4次。
一般情況下針刺后約2~3分鐘心絞痛即可緩解,消失。心痛點是解除心絞痛的經驗點,具有活血化瘀,寬胸理氣、舒經止痛之功。內關為治療心痛的常用穴、有效穴,針之可擴張冠脈,延長心室的射血時間,增加血氧的供給量,促進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使心肌收縮力。心輸出量增加,左心功得到改善。二穴相配可使心絞痛迅速緩解。
心絞痛與肋間神經痛是兩種病因和表現不同的疾病,主要區(qū)別在于疼痛性質、誘因及伴隨癥狀。 心絞痛通常由冠狀動脈供血不...
肋間神經痛與心絞痛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病因、癥狀特點及伴隨表現。 肋間神經痛通常由肋間神經受壓或炎癥引起,表現為沿肋骨...
肋間神經痛和心絞痛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病因、疼痛特點和伴隨癥狀。 肋間神經痛通常由肋間神經受壓或炎癥引起,表現為沿肋骨...
裝了支架后仍可能出現心絞痛,但概率較低。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能有效改善心肌供血,但術后血管再狹窄、支架內血栓形成或...
站起來心臟疼不一定是心絞痛,可能與體位性低血壓、肌肉骨骼疼痛、胃食管反流等因素有關。心絞痛通常表現為胸骨后壓榨性...
有心絞痛不一定會發(fā)生心梗,但心絞痛是冠心病的重要表現,需警惕進展為心梗的風險。心絞痛主要由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引起,...
熊膽粉通常不能直接治療心絞痛。心絞痛主要由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熊膽粉雖有清熱解毒等功效,但缺乏針對心血管病變的...
胸悶不一定是心絞痛,胸悶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心絞痛只是其中一種可能。胸悶可能與情緒波動、呼吸系統(tǒng)疾病、消化系...
心衰與心絞痛是兩種不同的心臟疾病,主要區(qū)別在于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及治療方式。心衰指心臟泵血功能減退,而心絞痛是心...
心律不齊可能會引起心絞痛,但并非所有心律不齊都會導致心絞痛。心律不齊是指心臟跳動的節(jié)律異常,而心絞痛是由于心肌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