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尿潛血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尿潛血可能由泌尿系統(tǒng)感染、結石、腎炎、腫瘤或生理性因素引起,需結合具體病因處理。
生理性尿潛血可能與劇烈運動、月經期或脫水有關。建議避免過度勞累,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月經期女性待經期結束后復查尿常規(guī)。若持續(xù)存在血尿,需進一步排查病理性因素。
泌尿系統(tǒng)感染如膀胱炎可能引起尿潛血陽性,常伴隨尿頻尿痛。可遵醫(yī)囑使用鹽酸左氧氟沙星片、頭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三金片等中成藥。治療期間需保持會陰清潔,禁止性生活。
腎結石或輸尿管結石可能導致機械性損傷引發(fā)血尿。直徑小于6毫米的結石可嘗試排石顆粒配合多飲水、跳躍運動;較大結石需體外沖擊波碎石或輸尿管鏡取石術。結石成分分析后可針對性調整飲食。
腎小球腎炎引起的血尿可能伴隨蛋白尿、水腫。需完善腎穿刺明確病理類型,常用醋酸潑尼松片聯合環(huán)磷酰胺片控制免疫反應,同時限制鈉鹽攝入。定期監(jiān)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及腎功能。
無痛性肉眼血尿需警惕膀胱癌或腎癌可能。膀胱鏡檢查可明確診斷,淺表性腫瘤可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浸潤性腫瘤可能需要根治性膀胱切除術。術后需定期膀胱灌注化療藥物如吡柔比星。
發(fā)現尿潛血陽性應連續(xù)復查3次晨尿,排除標本污染。日常避免憋尿及辛辣飲食,控制血壓血糖。40歲以上人群首次出現血尿建議完善泌尿系CT或膀胱鏡檢查。所有藥物治療均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調整用藥方案。若伴隨腰痛發(fā)熱、尿量減少或水腫等癥狀,應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