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系指人體運動系統(tǒng)、皮膚以下骨骼之外的組織所發(fā)生的一系列急性挫傷或(和)裂傷,包括肌肉、韌帶、筋膜、肌腱、滑膜、脂肪、關節(jié)囊等組織以及周圍神經(jīng)、血管的不同情況的急性損傷。
今天就和大家談談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處理的原則------“大米”(R.I.C.E.)原則。它能幫助降低組織溫度、減少血流和腫脹、促進血管收縮、減輕疼痛和痙攣
1、R=休息(Rest)
立即中斷運動,直至對損傷做出充分評估,繼續(xù)運動會加重損傷程度。這個階段可能需要固定關節(jié)或肢體,包括某種形式的制動或活動限制。
2、I=冰療(Ice)
降低受傷部位組織溫度已被證明具有許多有益作用:(1)止痛。冰療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并可使由之引起的肌肉痙攣減退;(2)使局部血管收縮而使出血量減少;(3)降低組織的代謝速率,減少對氧和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使炎癥反應減弱。
冰療可根據(jù)條件采用下列不同的方法:(1)冰按摩:可在小范圍內采用冰按摩,也可教會傷者自己動手;(2)冰?。河袟l件時可進行冰浴,這在大范圍損傷治療中可以采用;(3)冰裹法:適用于臨場應用和大面積損傷的后續(xù)治療應用;(4)化學冰法:比采用冰療溫度更低,而且更昂貴。應在皮膚上墊一層布或包扎物,以防凍傷。
冰療,應每隔離1至2小時進行20分鐘,在受傷后期48小時之內采用。
3、C=加壓(Compression)
加壓使組織壓力升高,而減少出血和腫脹。加壓應該在冰療之間和之后采用。繃帶應從肢體遠端向近端牢固包扎,每一層繃帶應有一半寬度前后重疊。冰裹法可在加壓包扎的一層繃帶上進行。
4、E=抬高肢體(Elevation)
受傷部位應升高至心臟水平線上。這可加快淋巴系統(tǒng)的回流過程,起到消腫作用,并減弱靜脈停滯。
當然上面講的僅是一些緊急處理原則,若損傷未得到明顯減輕或著反復,需進一步處理就要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