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活動期,臨床大都以濕熱疫毒內阻,中焦,熏蒸肝膽之病理機制為特點,以黃疸、乏力、納呆、腹脹為主要見癥,肝功能以SGPT、SB上升為突出矛盾。
由于病史較長或邪氣亢盛的原因機體具有正氣損傷的一面但仍以邪毒熾盛為主要矛盾。單純扶正,不足以驅邪,而純以祛邪又不利于固本,所謂邪戀則正虛、正虛則邪戀,故治取祛邪扶正并進,以祛邪為主,扶正為輔。
祛邪以清肝為首,因溫熱熏蒸,肝郁有余,病從火化為多,“熱者寒之”治則需“清。扶正以健脾為要,因濕熱邪毒入侵首脾胃功能不足有關,而脾旺則不受邪,濕無立足之地,再說胃陽偏盛之人,病易從熱化,脾濕偏盛之人病易從寒化,有胃氣剛生,無胃氣則死”,說明脾胃功能偏盛情況,健運與否關系到疾病的轉歸與預后,此外,健脾藥可避免涼藥礙胃之弊,可謂一舉多得。
清肝健脾方:茵陳、柴胡、赤芍、郁金、太子參、自術、豬茯苓、白花蛇舌草。本方含菌陳蒿湯、小柴胡湯、四君子湯之義而化裁,其中茵陳、柴胡,豬茯苓性平和,可清利肝脾濕熱而無傷骨之弊,白花蛇舌草甘淡、涼,為清熱解毒要藥,赤芍,郁金涼血活血,疏郁行滯;太子參甘苦微寒,既能補氣養(yǎng)胃,又能清熱潛陰,白術既能實脾燥濕,復能緩脾生津諸藥合用,具有清熱而不過于昔寒,祛濕而不過于溫燥,益氣而不致于壅塞之特點。
清熱解毒藥的加減運用,除避免過于苦寒傷胃外,尚可結合癥狀加減運用,如患者黃疸深重可加用半枝蓮,重用赤芍,SGDT升高顯著者加用黃芩、板蘭根;面部座瘡顯著加升麻;鼻衄加仙鶴葶l胭痛加金銀花、山豆根、貫眾;咳嗽加平地木;索有胃疾選用蒲公英,頭昏暈加夏枯草、菊花;便溏加鳳尾草,便秘加虎杖等,能得到確到好處的效果。對于濕邪明顯,舌苔厚膩,脘痞腹豫,大便稀溏者,可加用蒼術、川樸、砂苡仁、蘇藿梗、草蔻仁等性溫燥濕之品,立足優(yōu)先化濕的原則,解脫濕遏熱伏,膠圓不解的局面,以利熱邪清退。
乙肝病毒攜帶者不屬于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攜帶者主要有肝功能正常、無明顯肝損傷、病毒復制活躍度低、無臨床癥狀等特征。...
膽汁淤積性肝炎的治療效果與病因及病情嚴重程度相關,多數(shù)患者通過藥物干預和生活方式調整可有效控制病情,治療方法主要...
肝炎患者需注意病毒控制、藥物規(guī)范使用、飲食調整及定期復查,避免飲酒和濫用藥物是核心管理措施。 1、病毒控制 乙型...
肝炎的臨床表現(xiàn)包括食欲減退、惡心嘔吐、黃疸、肝區(qū)疼痛等,病情發(fā)展可分為早期乏力厭油、進展期皮膚黏膜黃染、終末期腹...
急性黃疸型肝炎可通過一般治療、保肝藥物、抗病毒藥物、人工肝支持治療等方式治療。該病通常由病毒感染、酒精損傷、藥物...
肝炎可通過抗病毒治療、保肝藥物、免疫調節(jié)、生活方式干預等方式治療。肝炎通常由病毒感染、酒精損傷、藥物毒性、自身免...
反復慢性肝炎可能由病毒感染、酒精性肝損傷、藥物性肝損害、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病毒治療、戒酒、停用肝...
肝炎的癥狀表現(xiàn)主要包括食欲減退、乏力、黃疸、肝區(qū)疼痛等,病情發(fā)展可能經歷早期表現(xiàn)、進展期和終末期三個階段。 1、...
黃疸肝炎多數(shù)情況下可以根治,具體療效與病因類型、治療時機及患者基礎健康狀況有關,主要影響因素有病毒性肝炎類型、酒...
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傳播途徑、病程特點、慢性化概率及預防方式四個方面。 1、傳播途徑 甲型肝炎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