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
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水和膳食纖維七大類。這些物質通過食物攝入,參與機體代謝、能量供給和組織修復等生理功能,缺乏或過量均可能影響健康。
1、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細胞和組織的基本物質,參與酶和激素合成。優(yōu)質蛋白如雞蛋、瘦肉、大豆等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長期缺乏可能導致肌肉萎縮或免疫力下降。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搭配攝入可提高利用率。
2、脂肪
脂肪分為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后者如深海魚油、堅果中的Omega-3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每日脂肪供能應占總熱量20%-30%,過量可能誘發(fā)肥胖,需控制反式脂肪酸攝入。
3、碳水化合物
作為主要能量來源,碳水化合物中的復合糖如全谷物、薯類可穩(wěn)定血糖,簡單糖如蔗糖需限量。膳食指南建議每日攝入量占總熱量50%-65%,糖尿病患者需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
4、維生素
維生素分為水溶性和脂溶性兩類。維生素C缺乏易引發(fā)壞血病,需通過新鮮水果補充;維生素D缺乏可能影響鈣吸收,可通過日曬或強化食品獲取。脂溶性維生素過量可能蓄積中毒。
5、礦物質
鈣、鐵、鋅等礦物質對骨骼、造血和免疫功能至關重要。乳制品富含鈣,紅肉含鐵量高,貝殼類含鋅豐富。礦物質吸收受植酸、草酸等抑制因素影響,需注意食物搭配。
保持營養(yǎng)均衡需多樣化飲食,每日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達到25種。特殊人群如孕婦、老年人可根據需求調整膳食結構,必要時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營養(yǎng)補充劑。規(guī)律監(jiān)測體重和體檢指標有助于及時發(fā)現營養(yǎng)失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
1.72萬次閱讀
1.57萬次閱讀
1.89萬次閱讀
1.61萬次閱讀
1.66萬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