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接觸黃曲霉后及時徹底清洗可有效去除污染,關鍵需掌握正確清潔方法、消毒處理、皮膚觀察、污染源隔離以及后續(xù)防護措施。
1、正確清洗:
黃曲霉孢子附著皮膚后,立即用流動溫水沖洗至少20秒,配合肥皂或洗手液揉搓指縫、甲溝等死角。實驗證明,肥皂分子能破壞霉菌細胞膜結構,物理摩擦可清除90%以上表面污染物。若接觸高濃度毒素,需重復清洗3次。
2、消毒處理:
清洗后使用75%醫(yī)用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雙手,碘伏對霉菌殺滅效果較差。酒精需保持濕潤狀態(tài)接觸皮膚30秒以上,消毒后無需二次沖洗。注意酒精可能引發(fā)皮膚干燥,糖尿病患者慎用。
3、皮膚觀察:
接觸后24小時內監(jiān)測手部是否出現(xiàn)紅斑、瘙癢等過敏反應。黃曲霉毒素B1可能引發(fā)接觸性皮炎,表現(xiàn)為局部脫屑或水皰。出現(xiàn)癥狀時涂抹氫化可的松軟膏,嚴重過敏需口服氯雷他定。
4、污染源隔離:
被污染的手部避免觸碰眼口鼻,立即更換沾染霉斑的衣物。黃曲霉污染的紡織品需用60℃以上熱水浸泡30分鐘,或使用次氯酸鈉溶液浸泡消毒。處理霉變食物時需戴雙層手套。
5、長期防護:
經(jīng)常接觸谷物、堅果等易霉變物品者,建議每周用茶樹精油洗手液深層清潔。廚房定期用紫外線燈照射30分鐘,濕度控制在50%以下可抑制霉菌繁殖。免疫力低下人群接觸霉變物后建議預防性服用大蒜素。
日常飲食中增加西蘭花、菠菜等富含葉綠素的蔬菜,其含有的硫代葡萄糖苷可促進肝臟分解霉菌毒素。適當進行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增強免疫力,運動后及時清潔皮膚。儲存糧食使用真空密封罐,發(fā)現(xiàn)霉變立即丟棄整包。接觸霉斑后72小時內觀察是否出現(xiàn)頭痛、惡心等全身癥狀,這類情況需立即就醫(yī)檢測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