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性貧血最主要的原因是腎功能受損導致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分泌減少,從而影響紅細胞的生成。其發(fā)生還與體內慢性炎癥、鐵代謝障礙以及透析引起的血液丟失等多重因素相關。常見治療方法包括藥物補充EPO、糾正貧血的營養(yǎng)治療,以及必要時進行輸血等干預措施。
1腎功能受損與EPO減少
腎性貧血的核心病因是慢性腎臟病CKD中腎功能受損,導致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分泌不足。EPO是一種由腎臟分泌的激素,它通過刺激骨髓生成紅細胞來維持體內正常的紅細胞數(shù)量。腎臟功能下降后,EPO的分泌不足,將直接導致紅細胞生成減少,進而引發(fā)貧血。此類患者通常需要注射重組促紅細胞生成素rhEPO來補充不足。
2慢性炎癥的作用
慢性腎病患者常存在低等級慢性炎癥。這種炎癥狀態(tài)會讓身體難以有效利用鐵,同時也抑制紅細胞的生成。炎癥還會導致紅細胞壽命縮短,加重貧血癥狀。為改善炎癥性影響,可考慮優(yōu)化透析治療方案并使用抗炎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或類固醇,在醫(yī)生指導下精細化處理相關炎癥過程。
3鐵代謝障礙與缺鐵
腎性貧血患者往往伴隨鐵代謝障礙。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關鍵營養(yǎng)素,而慢性腎病患者可能因為鐵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而出現(xiàn)缺鐵性貧血。透析治療容易造成一定量鐵的丟失。解決此問題需要通過補鐵治療,包括口服鐵劑如硫酸亞鐵或靜脈注射鐵劑如羥基蔗糖鐵。
4透析導致血細胞丟失
透析過程中,患者可能因血液過濾和器械操作而導致一定量的紅細胞和鐵丟失。同時,透析還可能引發(fā)小血管損傷和溶血,從而進一步加重貧血。確保高效且低損傷的透析技術對于貧血管理至關重要。必要時,醫(yī)生可能采取限量輸血治療以維持血液容量穩(wěn)定。
腎性貧血的發(fā)生是一個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其主要原因是EPO分泌不足。發(fā)現(xiàn)貧血癥狀后,應盡早就醫(yī)確診并接受針對性治療,包括EPO補充、糾正鐵缺乏,以及合理調整透析方案等。定期復查血紅蛋白水平,積極管理腎臟病情是控制貧血的關鍵所在,患者應與醫(yī)生保持密切溝通以獲得最佳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