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媽媽太過依戀怎么辦 孩子的依戀情緒的消除方法
依戀是嬰兒與主要撫養(yǎng)者(通常是母親)之間最初的社會聯(lián)系,也是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志。
從5~6個月開始,寶寶就會變得非常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如果你和媽媽在一起,你可以讓寶寶感到最大的舒適、安慰和快樂。當你和媽媽分開時,寶寶會感到非常難過。
如果母親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中,嬰兒就不會感到害怕;當嬰兒餓、冷、累、無聊或疼痛時,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母親。
依戀對嬰兒的整體心理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嬰兒能否形成依戀和依戀的性質(zhì)與嬰兒情感、社會行為、性格特征和與人溝通的基本態(tài)度的形成有關(guān)。
孩子依戀母親是建立人際關(guān)系的最初嘗試。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不管誰逗他,他都會給出同樣的反應(yīng)。
孩子到了三個月,對母親的反應(yīng)就會和對別人的反應(yīng)不一樣,到了六個月,這種情況就更明顯了。
那么,如果孩子如此依賴母親,母親該怎么辦呢?事實上,當孩子剛出生時,他們就想與他人親密相處。這種自然的生物反應(yīng)可以被視為人類的本能。
因為孩子們沒有辦法保護自己,如果他們不想被掠奪或遺忘,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和親戚呆在一起。
每次孩子因為一些危險而發(fā)出信號,媽媽總是第一個保護她的人。
因此,當孩子能分辨出誰是誰時,誰對他的信號反應(yīng)最快,他就會更依賴誰。
孩子對母親的依賴分為三種類型:
一、孩子對母親有穩(wěn)定依賴后,孩子會明白,當他們需要幫助時,母親總是在自己身邊,不會讓自己獨自面對危險。
孩子們對母親有最基本的信任,所以他們不會停止跟隨母親。他們知道母親是他們自己的安全基地,然后在母親能得到的地方進行一些探索活動。
二、不穩(wěn)定依戀不穩(wěn)定依戀的孩子,對母親的信任感不是很強。
如果母親離開,孩子會感到不安。即使母親再回來,孩子仍然會感到不安。
孩子們有時不確定他們的母親會在離開后回來。如果他們的母親不與自己接觸,孩子們會感到不安,所以孩子們經(jīng)常生氣或反抗,這是他們表達焦慮的方式。
三、最不安定依戀型孩子之所以是這樣主要是因為在孩子想要獲得媽媽的心理安慰的時候,卻多次受到媽媽的拒絕,時間長了,孩子的心理就變得不想要再次承受被拒絕的感覺,所以孩子就先行放棄了自己對媽媽的愛。
孩子將來會逐漸變得孤僻、冷漠,甚至會出現(xiàn)逆反心理和反社會心理。
孩子不但不想和媽媽親近,即使媽媽主動和他親近,他也會躲開。
這種行為的具體反應(yīng)是,當他的母親離開他時,他沒有任何感覺,也不會感到不舒服,即使他的母親回來了,他也沒有任何快樂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