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家長應該認真反省的六大早教問題
很多父母一提起孩子教育問題就會感到頭痛不已,認為做父母的給孩子吃飽穿暖就可以了,教育問題是上學以后學校和老師的事情。殊不知,孩子的任務性格與父母的言傳身教有很大關系,在6歲之前就基本養(yǎng)成了。要想孩子健康成長,做父母的就要重視孩子的早教問題,時刻提醒自己反省以下六大問題。

1、我們有健全的自我意識和自主意識嗎?
很多父母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混成一團。自己喜歡的,就一定要孩子去做,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復制版來完善自己,完全不考慮孩子的喜好。這樣的家長嚴重缺乏健全的自我意識。當一個家長不需要通過孩子的表現(xiàn)去滿足自己的自尊心、面子時,家長就在育兒方面擁有了健康的自我意識。
2、我們有愛心、同情心、道德感以及執(zhí)行正義的能力嗎?
如果家長打罵孩子,用言語恐嚇貶低孩子,孩子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如果家長對別人的痛苦無動于衷,那就別想自己的孩子充滿愛心。如果家長對待自己的孩子,對待別人正義感不夠,孩子也學不到正義。
3、家長之間,家長和親屬之間有足夠的安全感嗎?

周一到周五上班的你,孩子由奶奶帶,是不是會感到孩子跟奶奶更親,自己被冷落了呢?如果是,你就產(chǎn)生了和孩子關系的不安全感。家長的安全感來自相信自己在孩子心中占據(jù)不是唯一但是很特殊的的地位,這才是心靈成熟的表現(xiàn)。
4、作為家長,我們好奇、好問、好探索、喜歡解決問題嗎?
我們會驚喜的發(fā)現(xiàn)樹上有一個鳥窩嗎?我們碰到問題會不急不躁、鍥而不舍地解決嗎?做為父母我們表現(xiàn)出對人性、人際關系的好奇,對問題鍥而不舍的解決,孩子也會觀一起觀察、思考和學習。
5、我們有良好的情緒、行為自調能力和良好的注意力嗎?
如果家長一次地發(fā)火、出口傷人,孩子會以為這就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父母如果沒有有良好的情緒,行為自調能力,就很難培養(yǎng)孩子的自控力和注意力。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做為父母,在育兒這條道路上,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完善自己。
6、我們擅長用語言來表達思想和情緒嗎?
“你這件事做的不對,我很生氣,真想打你幾下,但是知道那樣會傷害你。你先到一邊去,讓我冷靜一下?!薄昂⒆游义e了,我沒有想清楚就行動了”多跟孩子溝通,多向孩子用語言表達我們愛他,或者他做錯了什么。
結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我們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時候,需要我們堅持自我反省,不斷的完善自我。另外也要重視的就是,家長要不斷學習,熱愛生活,只有家長自己身體力行,才能給孩子樹立成長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