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自然”的水中分娩方式
水中分娩與傳統(tǒng)分娩方式截然不同的.新媽媽們和新生兒臉上幸福的笑容讓人們相信,“回歸自然”的水中分娩方式將生產變成了一件美妙的事.

孕媽媽都對水中分娩充滿了好奇,其實水中分娩并無太多神秘之處,其過程大體上是這樣的:在特殊的產房里,在一只形似按摩浴缸的“分娩水池”內,待產孕婦泡在齊腰深的循環(huán)池水中,水溫保持在36℃至37℃。在助產士指導下,產婦合理換氣、放松,慢慢地,一個小生命就順利降臨人世。

水中分娩以其產程短、疼痛少、傷口小,且全部費用低于剖腹產手術等優(yōu)點贏得了產婦及其家人的好評。水中分娩有利于母嬰雙方。其適宜的水溫能使產婦感到鎮(zhèn)靜,促使宮頸擴張,有助于調動產婦身體的自然節(jié)律。同時水的浮力可以抵消地心引力,能讓產婦肌肉放松,于是產婦可以讓更多力量用于子宮收縮,從而縮短分娩時間,這樣產婦體力消耗較小,產后恢復也明顯優(yōu)于其它分娩方式。此外,水的浮力也便于產婦翻身和休息。產婦在水中活動比在產床上更自如,醫(yī)生可以指導產婦采取一些不同的姿勢幫助骨盆松弛,盆底肌肉放松,促進宮頸擴張,讓胎兒更容易通過產道。
對胎兒來說,水中分娩是一種溫和的分娩方式,由于水中的狀態(tài)與在羊水中類似,可以形成感覺的過渡,讓胎兒平靜、放松、自然地來到外面的世界。

有的產婦可能會擔心胎兒嗆水。這用不著擔心,胎兒的本能會使他們在出水之前屏住呼吸,不會嗆水。有數據顯示,在水下誕生的嬰兒比普通方式受到傷害的概率小。
水中分娩雖好,但并非所有的產婦都能享受。胎兒不能偏大,且胎位要正,才有水中分娩的資格。此外,患有心臟病,產前出現胎膜早破、有難產傾向和有內臟并發(fā)癥的產婦不能在水中分娩。
水中分娩方式人們已知曉多年。其實,母親在水里生下孩子是人類古老的分娩方式之一,據記載,“水中分娩”最早誕生在十九世紀初的法國,因為產程短、疼痛少、傷口小,而被國際醫(yī)學界視為“回歸自然”的生育方法。
- 上一篇:哪些孕婦適合水中分娩呢?
- 下一篇:直擊水中分娩美妙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