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傷后可通過冷水沖洗、消毒處理、外用藥物、包扎保護、預防感染等方式防止傷口發(fā)炎。燙傷通常由高溫液體、蒸汽、火焰等因素引起,需根據損傷程度采取相應措施。
燙傷后立即用流動冷水沖洗15-20分鐘,降低局部溫度可減輕組織損傷。避免使用冰水或冰塊直接接觸皮膚,以免造成凍傷。沖洗后觀察創(chuàng)面是否出現水皰或皮膚脫落,若表皮完整可繼續(xù)后續(xù)處理。
沖洗后用碘伏溶液或苯扎氯銨溶液輕柔消毒創(chuàng)面,清除表面污染物。不要撕扯已形成的表皮水皰,完整水皰能保護深層組織。若水皰已破損,需用無菌剪刀修剪游離皮緣,再涂抹抗菌藥膏。
淺二度燙傷可外用磺胺嘧啶銀乳膏、莫匹羅星軟膏或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預防感染。藥物需均勻覆蓋創(chuàng)面,厚度約1-2毫米。每日換藥前用生理鹽水清洗殘留藥物,觀察創(chuàng)面有無紅腫滲液等感染跡象。
涂抹藥物后覆蓋無菌紗布或水膠體敷料,使用網狀繃帶固定。包扎松緊度以能伸入一指為宜,過緊會影響血液循環(huán)。四肢燙傷可抬高患肢減輕腫脹,關節(jié)部位包扎需保持功能位。
深度燙傷或面積超過手掌大小需就醫(yī),醫(yī)生可能開具頭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等口服抗生素。發(fā)熱、創(chuàng)面膿性分泌物或周圍皮膚發(fā)紅擴散時,提示可能繼發(fā)感染,應立即就診。
燙傷后應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干燥,避免抓撓或摩擦。飲食需增加優(yōu)質蛋白如雞蛋、魚肉攝入,促進組織修復?;謴推诒苊怅柟庵鄙湫律つw,外出時使用物理防曬。接觸熱水、熱油等高溫物品時需佩戴防護用具,兒童活動區(qū)域應遠離熱源。若燙傷涉及面部、會陰等特殊部位,或伴有呼吸困難、意識改變等全身癥狀,須立即呼叫急救。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