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頭頂凹陷可能由囟門未閉合、顱骨發(fā)育異常、顱縫早閉、顱內壓降低或外傷等因素引起,需結合具體情況評估。囟門是嬰幼兒顱骨間的纖維連接區(qū),后囟通常在出生后2-3個月閉合,前囟在12-18個月閉合,凹陷可能與生理性脫水或營養(yǎng)不良有關。
嬰幼兒前囟門凹陷常見于脫水或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表現(xiàn)為皮膚彈性差、尿量減少。生理性凹陷在補充水分或營養(yǎng)后可改善,需監(jiān)測每日尿量和喂養(yǎng)量。若伴隨嗜睡、嘔吐需排除病理性脫水,可遵醫(yī)囑口服補液鹽散或葡萄糖電解質泡騰片補充體液。
先天性顱骨發(fā)育不良可能導致局部凹陷,多與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相關?;純嚎砂榉斤B、肋骨串珠等體征,需通過血清25-羥維生素D檢測確診。治療需補充維生素D滴劑如星鯊維生素D滴劑,配合碳酸鈣D3顆粒促進鈣吸收,每日保證充足日照。
矢狀縫或冠狀縫過早閉合會導致頭顱畸形伴局部凹陷,可能影響腦發(fā)育。典型表現(xiàn)為異常頭型、頭圍增長停滯,需通過頭顱三維CT確診。輕度可采用顱骨矯形頭盔治療,嚴重者需行顱縫再造術,術后需定期復查頭顱MRI評估腦組織發(fā)育。
腦脊液漏或嚴重脫水可能導致顱內壓下降,引發(fā)囟門明顯凹陷。常見于外傷后腦脊液鼻漏或嚴重腹瀉患兒,伴隨頭痛、耳鳴等癥狀。需通過腰椎穿刺測壓確診,治療可靜脈輸注生理鹽水或使用醋酸去氨加壓素片控制腦脊液分泌。
產傷或墜落傷可能導致顱骨線性骨折伴凹陷,多伴有頭皮血腫或神經癥狀。需急診行X線或CT檢查明確骨折深度,凹陷超過5毫米需手術復位。可配合使用布洛芬混懸滴劑緩解疼痛,術后需預防性使用頭孢克洛干混懸劑防止感染。
家長應定期測量寶寶頭圍并記錄囟門大小變化,哺乳期母親需保證每日攝入400IU維生素D。發(fā)現(xiàn)凹陷持續(xù)加深或伴隨噴射性嘔吐、意識障礙時,應立即就診神經外科。日常避免劇烈搖晃寶寶頭部,選擇合適枕頭預防顱骨變形,6月齡后逐步添加富含鈣質的輔食如奶酪、豆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