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室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腦外傷或手術并發(fā)癥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隨頭痛、發(fā)熱、意識障礙等癥狀。腦室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抗病毒治療、手術引流等方式干預,建議及時就醫(yī)明確病因。
化膿性細菌如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奈瑟菌等通過血液或鄰近感染灶侵入腦室系統(tǒng),導致腦脊液渾濁和炎癥反應?;颊呖赡艹霈F頸項強直、噴射性嘔吐等腦膜刺激征。臨床常用注射用頭孢曲松鈉、注射用美羅培南等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嚴重時需腦室引流。
腸道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可突破血腦屏障感染腦室脈絡叢,引起淋巴細胞性腦室炎。典型表現為精神行為異常和癲癇發(fā)作。阿昔洛韋注射液、更昔洛韋氯化鈉注射液等抗病毒藥物可用于治療,同時需控制顱內壓。
免疫低下患者可能因隱球菌、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導致慢性腦室炎。特征性癥狀包括視乳頭水腫和認知功能下降。兩性霉素B脂質體、氟康唑氯化鈉注射液等抗真菌藥物需聯合腦室內給藥,療程較長。
開放性顱腦損傷或顱底骨折時,病原體可直接侵入腦室系統(tǒng)引發(fā)感染。常見創(chuàng)傷后持續(xù)高熱和腦脊液漏。除清創(chuàng)手術外,需預防性使用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等廣譜抗生素,并監(jiān)測腦室擴大情況。
腦室穿刺引流、腦室腹腔分流等神經外科操作可能帶入表皮葡萄球菌等條件致病菌。術后出現持續(xù)頭痛和引流管周圍紅腫需警惕。治療需取出感染分流裝置,并靜脈滴注萬古霉素注射液控制感染。
腦室炎患者急性期應絕對臥床,保持頭部抬高30度以降低顱內壓?;謴推诳蛇M行認知功能訓練,飲食需保證足夠熱量和優(yōu)質蛋白攝入,如乳清蛋白粉、魚肉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劇烈咳嗽和用力排便,定期復查腦脊液常規(guī)和頭部影像學檢查。出現嗜睡、嘔吐等癥狀加重時須立即返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