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碰后出現(xiàn)大面積淤青可通過冷敷、熱敷、抬高患肢、藥物治療、觀察癥狀等方式處理。淤青通常由皮下毛細血管破裂、凝血功能異常、血管脆性增加、外傷性血腫、藥物影響等原因引起。
磕碰后24小時內(nèi)可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患處,每次10-15分鐘,間隔1-2小時重復進行。低溫能促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緩解腫脹疼痛。注意避免凍傷皮膚,糖尿病或感覺障礙者需謹慎。
受傷48小時后可改用溫熱毛巾敷于淤青處,溫度控制在40℃左右,每日2-3次。熱敷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速淤血吸收。但開放性傷口或皮膚破損時禁用,高血壓患者需控制熱敷時間。
四肢受傷時應(yīng)將肢體墊高至超過心臟水平,利用重力作用減輕局部充血。如小腿淤青可平臥時用枕頭墊高,每次維持30分鐘以上。長期臥床者需注意預防壓瘡,可配合踝泵運動促進回流。
淤青面積較大時可遵醫(yī)囑使用活血化瘀藥物,如云南白藥氣霧劑局部噴涂,或口服血府逐瘀膠囊。伴有明顯疼痛可短期使用雙氯芬酸鈉凝膠外涂。避免同時使用抗凝藥物,使用肝素鈉注射液者需監(jiān)測凝血功能。
需關(guān)注淤青是否持續(xù)擴大、伴隨劇烈疼痛或肢體麻木。若出現(xiàn)發(fā)熱、淤青反復自發(fā)出現(xiàn)、關(guān)節(jié)活動受限等情況,可能與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疾病有關(guān),需及時排查凝血功能障礙。
日常應(yīng)避免劇烈運動加重損傷,保證充足睡眠有助于組織修復。飲食可適量增加富含維生素K的菠菜、西蘭花等蔬菜,促進凝血因子合成?;謴推陂g忌煙酒及辛辣刺激食物,穿著寬松衣物減少摩擦。若淤青3周未消退或伴隨其他異常癥狀,建議盡早就醫(yī)完善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等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