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陰道病曾被命名為嗜血桿菌陰道炎、加德納爾菌陰道炎、非特異性陰道炎,現稱細菌性陰道病。稱細菌性是由于陰道內有大量不同的細菌,稱陰道病是由于臨床及病理特征無炎癥改變并非陰道炎。那么,細菌性陰道病的診治進展是什么呢?
下列4條中有3條陽性即可臨床診斷為細菌性陰道病。
1.勻質、稀薄的陰道分泌物。
2.陰道口H>45(pH多為505.5)。
3.胺臭味試驗陽性取陰道分泌物少許放在玻片上。加入氫氧化鉀12滴。產生一種爛魚肉樣腥臭氣味即為陽性。
4.線索細胞(duecell)取少許分泌物放在玻片上,加一滴生理鹽水混合,置于高倍光鏡下見到>20%的線索細胞。線索細胞即陰道脫落的表層細胞,于細胞邊緣貼附大量顆粒狀物即加德納爾菌。細胞邊緣不清。
取材應注意取自陰道側壁的分泌物,不應取自宮頸管或后穹隆。
此外,可參考革蘭染色的診斷標準,其標準為每個高倍光鏡下,形態(tài)典型的乳桿菌小于5,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形態(tài)細菌(小的革蘭陰性桿菌、弧形桿菌或陽性球菌)≥6。
細菌性陰道病可能自愈,但多數情況下需要治療。細菌性陰道病是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衡導致的感染,主要有陰道分泌物增多、異...
細菌性陰道病可能由陰道菌群失衡、頻繁沖洗陰道、性生活活躍、免疫力下降、激素水平變化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甲硝唑栓、克...
細菌性陰道病主要由陰道微生態(tài)失衡引起,常見原因包括陰道菌群失調、頻繁沖洗陰道、性行為影響、免疫力下降及抗生素濫用...
細菌性陰道病陽性通常由陰道菌群失衡、頻繁沖洗陰道、性接觸傳播、免疫力下降、激素水平變化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甲硝唑、...
細菌性陰道病檢測項目主要包括陰道分泌物檢查、胺試驗、陰道酸堿度測定、線索細胞檢查和核酸擴增試驗。 1、陰道分泌物...
細菌性陰道病可通過抗生素治療、局部用藥、調整生活方式等方式治療。細菌性陰道病通常由陰道內菌群失衡、不良衛(wèi)生習慣、...
細菌性陰道病可通過局部用藥、口服藥物、調整生活習慣等方式治療。細菌性陰道病通常由陰道菌群失衡、免疫力下降、性生活...
細菌性陰道病與HPV感染沒有直接關系,但兩者可能同時存在。細菌性陰道病是由于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衡導致,常見癥狀包括異...
沒區(qū)別,細菌陰道炎局部治療的原則是:徹底恢復陰道的正常酸鹼度,根據病原菌使用抗生素乳劑或粉劑,方法:運用乳酸或醋酸...
這種疾病一般是因為的陰道內微生物出現異常,出現了生態(tài)平衡失調的情況,長期不注意衛(wèi)生,致病性厭氧菌和加特納菌生長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