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陰道炎并不是由特異的病原體,如念珠茁、滴蟲或淋球菌、結核桿菌等所致的,而是由一般的病原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引起的陰道炎性病變,在醫(yī)學上又稱“非特異性陰道炎”。根據(jù)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除了上面提到的常見的病原菌外,細菌性陰道炎還與嗜血桿菌、支原體、各種厭氧菌等感染有關。女性朋友肯常因衛(wèi)生條件差或身,體虛弱引發(fā)本病。中醫(yī)稱本病為“帶下病”、“陰痛”、“陰癢”等。下面尋醫(yī)問藥小編和你一起來了解相關知識。
[臨床表現(xiàn)]
白帶量多,呈膿性或混濁漿液狀,質(zhì)稠或稀,有腥臭味,伴陰道墜脹、灼熱感,或外陰瘙癢分泌物刺激尿道口可有尿頻、尿痛等不適。
[治療]
1。西醫(yī)藥治療:主要是陰道局部用藥,如每日用1%乳酸或O.5%醋酸溶液低壓沖洗陰遭,然后噴撒磺胺粉或抗生素(氯霉素或金霉素)于陰道壁上,每日1次,共7-10日。
2.中醫(yī)藥治療
(1)濕熱下注:帶下量多,色黃,質(zhì)稠,臭穢,陰中潮紅、灼熱、腫痛,尿赤口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利濕止帶。
方藥:豬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澤瀉、黃柏、梔子、白果、車前子(包)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藥:龍膽瀉肝丸。
(1)濕濁下注:帶下量多,色白,質(zhì)黏,有腥味,陰中下墜腫脹,腹脹納呆,便溏,舌質(zhì)淡、苔白膩,脈濡。
治法:健脾利濕止帶。
方藥:黨參、蒼術、白術、茯苓、山藥、生苡仁各15克,陳皮、欠實各10克。
中成藥:白帶丸。(3)肝郁脾虛:帶下量多,色黃白,質(zhì)稠,或腥臭,陰中灼熱墜脹,心煩口苦,體倦乏力,納差便溏,舌質(zhì)紅、苔薄膩,脈弦細。
治法:疏肝清熱,健脾利濕。
方藥:丹皮、白芍、白術、茯苓、生苡仁各15克,柴胡、梔子、澤瀉、黑芥穗、車前子(包)各Io克,生甘草6克。
中成藥:加味道遙丸。
(4)外泊法
①外陰熏洗:蒼術、生苡仁、苦參各15克,黃柏10克,布包水煎加分鐘,熏洗外陰,每日2次。
②陰道納藥:康婦特栓I枚,每晚1次納陰中,1O次為一療程。
細菌性陰道炎可能導致陰道菌群失衡、上行感染及妊娠并發(fā)癥。 細菌性陰道炎是由陰道內(nèi)正常菌群失調(diào)引起的常見感染,主要...
解脲支原體感染和細菌性陰道炎反復不愈可能由抗生素耐藥、免疫力低下、陰道微生態(tài)失衡、治療不規(guī)范、伴侶未同治等原因引...
細菌性陰道炎一般不會直接引起流產(chǎn),但可能增加流產(chǎn)風險。細菌性陰道炎主要由陰道內(nèi)菌群失衡導致,常見癥狀包括分泌物增...
氧氟沙星栓可以治療細菌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主要由陰道內(nèi)菌群失衡導致,氧氟沙星栓作為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能有效抑制...
藥物治療細菌性陰道炎需注意規(guī)范用藥、避免自行停藥、觀察不良反應、禁止性生活、保持會陰清潔。細菌性陰道炎主要由陰道...
孕婦患細菌性陰道炎可通過日常護理和醫(yī)療干預治療。細菌性陰道炎通常由陰道菌群失衡、免疫力下降、激素水平變化等原因引起...
細菌性陰道炎是一種常見的婦科感染,通常表現(xiàn)為陰道分泌物增多、異味、外陰瘙癢等癥狀。其病因主要與陰道內(nèi)菌群失衡有關,...
細菌性陰道炎患者如果沒有明顯不適癥狀,一般可以適量跑步;如果伴隨外陰瘙癢、分泌物增多或疼痛等癥狀,則不建議跑步。...
細菌性陰道炎患者如果沒有嚴重感染或并發(fā)癥,通??梢皂槷a(chǎn)。如果存在胎膜早破、宮腔感染等高風險因素,可能需要剖宮產(chǎn)。...
細菌性陰道炎通常需要塞藥治療7-10天,具體時間可能因病情嚴重程度、藥物種類、個體差異等因素有所不同。細菌性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