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濕疹,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瘙癢了,皮膚有濕疹的地方異常的瘙癢,好發(fā)于前胸后背,但是耳朵后面也會有濕疹的。大多數(shù)人容易忽略耳后皮膚,這也使得耳后濕疹難以治愈,那么耳朵后面有濕疹該怎么辦呢?
1、什么是濕疹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炎性皮膚病,以皮疹損害處具有滲出潮濕傾向而故名。該病病程遷延難愈、易復發(fā)。濕疹臨床癥狀變化多端,根據(jù)發(fā)病過程中的皮損表現(xiàn)不同,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急性濕疹的損害多形性,初期為紅斑,自覺灼熱、瘙癢。繼之在紅斑上出現(xiàn)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皰,搔抓或摩擦之后,搔破而形成糜爛、滲液面。日久或治療后急性炎癥減輕、皮損干燥、結痂、鱗屑,而進入亞急性期。慢性濕疹是由急性、亞急性反復發(fā)作不愈演變而來,或是開始時即呈現(xiàn)慢性炎癥,常以局限于某一相同部位經(jīng)久不愈為特點,表現(xiàn)為皮膚逐漸增厚,皮紋加深、浸潤,色素沉著等。主要自覺癥狀是劇烈瘙癢。
2、耳部濕疹的原因
一、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皮膚炎癥,依據(jù)濕疹部位的癥狀不同濕疹還可以分為陰囊濕疹、乳房濕疹,手部濕疹和耳部濕疹等。
二、通常來說,耳部濕疹往往會繼發(fā)于脂溢性皮炎和異位性皮炎。耳部濕疹的病因有很多,中耳炎或是耳挖傷可繼發(fā)耳部濕疹,還有很多是由于葡萄球菌或者是鏈球菌感染而導致的。濕疹還會與過敏有關,比如與使用鍍鎳的眼鏡架、耳環(huán)有一定的關系。
三、耳部濕疹的皮損大多可發(fā)生在耳后的皺襞處,表現(xiàn)為在患處的皮膚表現(xiàn)為紅斑、滲出、皸裂以及結痂等癥狀。耳部濕疹的皮損有時也可呈脂溢性,并且往往會對稱性發(fā)病。
四、耳部濕疹如果是中耳炎或耳挖傷而導致的話,則可出現(xiàn)或多或少的膿性分泌物和膿痂等。眼鏡架、耳環(huán)等引起的耳部濕疹往往會局限于接觸的部位。
3、成年人耳后濕疹怎么辦
患了耳后濕疹的癥狀是在耳后根出現(xiàn)疹后,會流出很多水,還會有黃色的疤,而且很癢,由于病情出現(xiàn)在患者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所以通常引不起患者足夠的重視,以至于病情會一直惡化,直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才想辦法去治療,就已經(jīng)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期。
那么患了耳后濕疹有什么治療的好辦法呢?
(1)派瑞松乳膏。用法:備生理鹽水一瓶,消毒棉簽若干。先用棉簽醮生理鹽水,把外耳道洗凈,然后再用一個棉簽,藥膏沫于上,在外耳道內反復轉動,如此,早晚兩次,堅持2-4周;此藥除治霉菌外,可止癢。
(2)選擇抗過敏藥,每日服一片。
治療耳后濕疹的關鍵是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做好預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4、嬰兒耳后濕疹怎么辦
兒童濕疹多與過敏反應有關,牛奶及魚、蝦等是可能的過敏原。因此找到過敏原是治本的方法。但在實際治療過程中找到明確的過敏原是不容易的。對兒童外耳濕疹病因不明的治療首先注意調整飲食,對哺乳期嬰兒我們鼓勵母乳喂養(yǎng),并在適當時候斷奶。不要隨意更改奶制品,減少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對大一點的兒童應避免進食容易引起過敏的食品,如魚、蝦、蛋白等。避免搔抓,切忌用熱水,肥皂及酒精等清洗,禁用刺激性藥物。
一局部治療依“濕以濕治,干以干治”的原則
(1)對比較干燥無滲出者,可用10%氧化鋅膏,抗生素可的松軟膏等外涂,保護創(chuàng)面,以便結痂脫落愈合;干痂較多時,先用3%雙氧水清洗后再用藥。
(2)滲出較少者,先涂擦2%龍膽紫液,干燥后涂氧化鋅糊劑。
(3)滲出液較多者,用3%雙氧水或爐甘石洗劑清洗滲出液及痂皮,再用3%硼酸溶液濕敷,待滲出液減少后,再用上述藥物治療。
二全身治療
(1)繼發(fā)感染時,全身和局部應用抗生素。
(2)服用抗過敏藥物,如撲爾敏或克敏能等。
(3)滲出特別多時,可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補充維生素C。
兒童外耳濕疹作為一種常見病,應及時去醫(yī)院就診,在醫(yī)生指導下注意飲食,局部予以適當處理,是很容易治好的。
5、怎么預防耳后濕疹
一、去除病因
(1)盡管濕疹的病因不易明確,但我們仍然應該詳細詢問病史,進行必要的系統(tǒng)檢查,盡量找出可能的病因,并加以去除。
(2)由過敏體質的人,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盡量避免接觸容易引起過敏的物質(詳見病因中的致敏物)以外,還應加強身體鍛煉,以便改善過敏體質狀態(tài)。
二、避免刺激因素濕疹一旦發(fā)生,作為患者,要盡量避免刺激因素,包括搔抓,開水燙洗,肥皂擦洗,飲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濕疹的病情。
三、早診斷,早治療根據(jù)濕疹的臨床特點,瘙癢劇烈,多形性損害,有滲出傾向,好發(fā)四肢屈側及容易反復發(fā)作,容易做出診斷,趨于密集分布的紅色丘疹,丘皰疹伴劇烈瘙癢,有助于濕疹的早期治療,由于早期濕疹大多屬于急性期或亞急性期,因此外用藥治療應循序相應的原則。
溫馨提示:各位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及嬰幼兒的耳部也要保持清潔衛(wèi)生,及避免外界因素刺激,慎食或不食易致敏的刺激性食物,如魚,蝦,濃茶,酒,咖啡等。
寶寶臉上長濕疹一般可以用溫水洗臉,但需避免水溫過高或用力揉搓。濕疹可能是皮膚屏障功能受損、過敏反應或環(huán)境刺激等因素引起的,建議家長及時就醫(yī)。 溫水洗臉有助于清潔皮膚表面污垢,減少細菌滋生,水溫控制在36-38攝氏度較為適宜。清洗時動作要輕柔,避免使用堿性肥皂或刺激性洗劑,洗后用干凈毛巾輕輕拍干,并立即涂抹醫(yī)生推薦的保濕霜。濕疹發(fā)作期間需保持皮膚濕潤,避免抓撓加重炎癥。 若濕疹伴有明顯滲出、糜爛或繼發(fā)感染,需暫停洗臉并遵醫(yī)囑處理。此時過度清潔可能破壞皮膚屏障,需采用生理鹽水濕敷或外用抗菌藥膏。合并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時,需配合抗生素治療如莫匹羅星軟膏。 日常應選擇純棉衣物,避免接觸毛絨玩具、寵物毛發(fā)等潛在過敏原,室內濕度維持在50-60%。母乳喂養(yǎng)的寶媽需注意飲食,減少海鮮、堅果等易致敏食物攝入。
尖銳濕疣并非艾滋病,兩者屬于不同的疾病。尖銳濕疣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皮膚病變,而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導致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缺陷。雖然兩者都通過性接觸傳播,但病原體、發(fā)病機制和臨床表現(xiàn)均不同。尖銳濕疣主要表現(xiàn)為生殖器或肛門周圍出現(xiàn)疣狀贅生物,而艾滋病則表現(xiàn)為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多種疾病。 1、病因:尖銳濕疣由HPV感染引起,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HPV感染后,病毒在皮膚或黏膜上皮細胞中復制,導致細胞異常增生,形成疣狀病變。艾滋病由HIV感染引起,HIV攻擊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CD4 T細胞,導致免疫功能逐漸下降,最終發(fā)展為艾滋病。 2、傳播途徑:尖銳濕疣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包括陰道性交、肛交和口交。HPV也可通過皮膚接觸傳播,如共用毛巾或浴巾。艾滋病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HIV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和乳汁中,通過破損的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 3、臨床表現(xiàn):尖銳濕疣表現(xiàn)為生殖器或肛門周圍出現(xiàn)單個或多個疣狀贅生物,表面粗糙,顏色可為膚色、粉紅色或灰白色。艾滋病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xiàn)持續(xù)發(fā)熱、體重下降、淋巴結腫大、反復感染等癥狀。 4、診斷方法:尖銳濕疣通過臨床表現(xiàn)和醋酸白試驗進行初步診斷,必要時可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艾滋病通過血液檢測HIV抗體、抗原或病毒核酸進行診斷。HIV感染后需要定期監(jiān)測CD4 T細胞計數(shù)和病毒載量。 5、治療方法:尖銳濕疣可通過物理治療如冷凍療法、激光治療、局部藥物如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和手術切除進行治療。艾滋病需進行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常用藥物包括替諾福韋、拉米夫定和依非韋倫。ART可抑制病毒復制,延緩病情進展。 日常護理中,尖銳濕疣患者需保持患處清潔干燥,避免搔抓,防止繼發(fā)感染。艾滋病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吸煙、飲酒,定期進行體檢和病毒監(jiān)測。飲食方面,建議多攝入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魚類和豆類。運動方面,適量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和瑜伽,有助于增強免疫力。
寶寶耳朵里有濕疹可能與遺傳因素、過敏反應、局部刺激等因素有關。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炎癥,遺傳因素是重要誘因之一,若父母有過敏性疾病史,寶寶出現(xiàn)濕疹的概率較高。過敏反應也是常見原因,接觸塵螨、花粉等過敏原或食用牛奶、雞蛋等致敏食物可能誘發(fā)耳部濕疹。局部刺激如過度清潔、汗液滯留或耳道分泌物刺激也可能導致皮膚屏障受損,引發(fā)瘙癢、紅斑、脫屑等濕疹表現(xiàn)。耳部濕疹可能伴隨耳周皮膚干燥、皸裂或滲出液,嚴重時可能繼發(fā)感染。 治療上可遵醫(yī)囑使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外用糖皮質激素緩解炎癥,或使用氧化鋅軟膏保護皮膚屏障。日常需保持耳部清潔干燥,避免抓撓,哺乳期母親應減少攝入易致敏食物。
嘴巴上下一圈紅紅的像濕疹可能與接觸性皮炎、口周皮炎或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有關。 接觸性皮炎通常由外界刺激物如化妝品、牙膏或食物殘渣引起,表現(xiàn)為局部皮膚發(fā)紅、瘙癢或脫屑。口周皮炎多見于長期使用含氟牙膏或激素類藥膏的人群,皮損呈對稱分布且伴隨灼熱感。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則會在唇周出現(xiàn)簇集性水皰,伴隨刺痛或發(fā)熱前驅癥狀。這三種情況均可通過皮膚科醫(yī)生的視診結合病史確診,必要時需進行皮膚鏡或病毒學檢查。治療上可遵醫(yī)囑使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軟膏或阿昔洛韋乳膏等藥物控制炎癥反應。 日常需避免舔唇、摩擦患處,停用可能致敏的護理產品,飲食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
陰性支氣管炎是一種以喘息為主要表現(xiàn)的支氣管炎,多見于嬰幼兒。喘息性支氣管炎可能是由病毒感染、過敏反應、氣道高反應性等因素引起的,通常表現(xiàn)為咳嗽、喘息、呼吸急促等癥狀。 喘息性支氣管炎可通過抗感染治療、平喘治療、對癥支持治療等方式緩解癥狀??垢腥局委熤饕槍Σ《靖腥荆墒褂美晚f林顆粒、阿昔洛韋片等抗病毒藥物。平喘治療可使用沙丁胺醇氣霧劑、布地奈德氣霧劑等藥物緩解支氣管痙攣。對癥支持治療包括吸氧、補液等措施,幫助患兒度過急性期。 患兒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接觸過敏原,多飲水,保證充足休息。家長需密切觀察患兒呼吸狀況,如出現(xiàn)呼吸困難、口唇發(fā)紺等癥狀,應立即就醫(yī)。
關節(jié)處起濕疹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皮膚干燥、過敏反應、摩擦刺激、感染以及免疫系統(tǒng)異常等。濕疹通常表現(xiàn)為皮膚紅腫、瘙癢、脫屑等癥狀,嚴重時可能出現(xiàn)水皰或滲液。關節(jié)處由于活動頻繁,皮膚容易受到摩擦和壓力,加之汗液積聚,可能增加濕疹的發(fā)生風險。治療上可通過保濕、避免刺激、使用藥物等方式緩解癥狀。 1、皮膚干燥:關節(jié)處皮膚容易因干燥而出現(xiàn)濕疹。干燥的皮膚屏障功能減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建議使用保濕霜,如凡士林或尿素軟膏,每日涂抹2-3次,保持皮膚濕潤。 2、過敏反應:接觸某些過敏原,如金屬、洗滌劑或化妝品,可能導致關節(jié)處濕疹。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可使用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片,每日一次,每次10mg,緩解過敏癥狀。 3、摩擦刺激:關節(jié)處因活動頻繁,皮膚容易受到摩擦和壓力,導致濕疹。建議穿著寬松衣物,減少摩擦,可使用氧化鋅軟膏涂抹患處,每日2次,保護皮膚。 4、感染:細菌或真菌感染可能引發(fā)關節(jié)處濕疹。感染性濕疹通常伴有紅腫、疼痛等癥狀。可使用抗菌藥膏如莫匹羅星軟膏,每日涂抹3次,或抗真菌藥物如酮康唑乳膏,每日2次,控制感染。 5、免疫系統(tǒng)異常:免疫系統(tǒng)功能紊亂可能導致濕疹反復發(fā)作。免疫性濕疹可能伴有其他免疫相關癥狀。建議就醫(yī)檢查,醫(yī)生可能開具免疫調節(jié)藥物如他克莫司軟膏,每日2次,調節(jié)免疫反應。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關節(jié)處皮膚清潔干燥,避免過度摩擦和刺激。飲食上可增加富含維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蘿卜、橙子和堅果,有助于皮膚健康。適當進行低強度運動,如瑜伽或散步,增強免疫力,減少濕疹發(fā)作風險。若癥狀持續(xù)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yī),尋求專業(yè)治療。
陰囊濕疹潰爛可以遵醫(yī)囑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氧化鋅軟膏、莫匹羅星軟膏等藥物進行治療。陰囊濕疹可能與局部潮濕、過敏反應、真菌感染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皮膚紅斑、瘙癢、滲液等癥狀。 糠酸莫米松乳膏屬于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有助于緩解皮膚炎癥和瘙癢。氧化鋅軟膏具有收斂和保護皮膚的作用,可以減少滲液并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莫匹羅星軟膏是一種抗生素軟膏,適用于繼發(fā)細菌感染的情況。使用藥物前應清潔患處并保持干燥,避免抓撓或摩擦皮膚。 日常應選擇寬松透氣的棉質內褲,避免久坐和劇烈運動。飲食上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攝入,保持規(guī)律作息有助于病情恢復。
慢性濕疹和慢性單純性苔蘚是兩種不同的皮膚疾病,主要區(qū)別在于病因、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方式。 慢性濕疹通常由內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如過敏、皮膚屏障功能障礙或遺傳易感性,表現(xiàn)為皮膚紅斑、丘疹、滲出及劇烈瘙癢,病程反復遷延。慢性單純性苔蘚則多與局部反復搔抓或摩擦相關,典型特征為皮膚增厚、苔蘚樣變及明顯皮紋加深,瘙癢感以夜間為著。兩者在組織病理學上也有差異,濕疹可見海綿水腫和炎性浸潤,而苔蘚以角化過度和真皮纖維化為主要表現(xiàn)。 日常護理需避免搔抓刺激,濕疹患者應減少接觸過敏原,苔蘚患者可通過局部保濕緩解癥狀。
陰囊濕疹患者遵醫(yī)囑使用鹽酸左西替利嗪可能有一定效果。鹽酸左西替利嗪是第二代抗組胺藥,能緩解過敏反應引起的瘙癢、紅腫等癥狀。陰囊濕疹可能與局部潮濕、過敏原刺激、免疫異常等因素有關,常表現(xiàn)為皮膚紅斑、丘疹、滲出及劇烈瘙癢。 該藥物通過選擇性阻斷組胺H1受體抑制炎癥反應,對過敏性濕疹的瘙癢癥狀改善較明顯。但需注意陰囊濕疹若合并細菌或真菌感染,需聯(lián)合抗菌藥如莫匹羅星軟膏或抗真菌藥如酮康唑乳膏。單純使用抗組胺藥可能無法完全控制病情。 日常應保持患處清潔干燥,避免搔抓,穿寬松棉質內衣,減少汗液刺激。若用藥后癥狀未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復診調整治療方案。
濕疹瘙癢可通過保濕護理、外用藥物、口服藥物等方式緩解。 濕疹瘙癢通常與皮膚屏障功能受損、過敏反應、神經(jīng)敏感等因素有關。保濕護理是基礎措施,建議使用無香料無酒精的潤膚霜,每日多次涂抹以修復皮膚屏障。輕度瘙癢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或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中重度瘙癢需遵醫(yī)囑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中效激素。若瘙癢影響睡眠或生活質量,可短期口服氯雷他定片等抗組胺藥物。避免搔抓、熱水燙洗等刺激行為,穿著純棉透氣衣物減少摩擦。 日常需避免接觸洗滌劑、塵螨等誘發(fā)因素,洗澡水溫控制在37攝氏度以下,沐浴后3分鐘內及時涂抹保濕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