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麻痹癥給孩子以及家長帶來心理和生活上的影響,小兒麻痹癥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疾病,早期診斷并檢查的話,對治療小兒麻痹癥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也離不開它的日常護理,那么,小兒麻痹癥護理診斷都有哪些呢,希望下文的相關介紹對你們會有所幫助,從而早日的擺脫小兒麻痹癥的困擾。
護理的方法
1、家長可指導患兒做正在恢復的麻痹肌的主動收縮練習,助力運動,或用懸掛肢體或水中運動的方法,作減負荷的運動練習,運動時要防止正常肌的替代活動。可將肌力不平衡的肢體,用塑料板、輔助器保持在功能位上活動,以防止骨與關節(jié)發(fā)生畸型。
2、在護理過程中,家長應盡量保持孩子關節(jié)功能位??蓪⒑⒆吁钻P節(jié)保持于90度中立位,避免孩子足下垂,膝關節(jié)保持伸直位,髖關節(jié)保持伸直中立位,避免屈曲、外翻、外旋,腕關節(jié)避免屈曲下垂等。
3、小兒麻痹癥的護理要吃營養(yǎng)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雞蛋羹、面片湯、小米粥、肉末粥等。吃些水果和蔬菜。
4、另外,家長還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砂袋、夾板、輔助支具等,畸形明顯者可采用石膏或牽引矯正后,再用輔助器將患肢保持于功能位。
5、臥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
采取右側臥位,以利痰液引流。這也是小兒麻痹癥的護理措施之一;小兒麻痹癥的護理床要軟,蓋被要輕,患兒肢體略屈曲,下面可墊小枕頭或氣袋;給患兒翻身變換體位,保持皮膚清潔衛(wèi)生,防止發(fā)生褥瘡,這也是小兒麻痹癥的護理方法。
7、熱水浴亦有良效,特別對年幼兒童,與鎮(zhèn)痛藥合用有協同作用;輕微被動運動可避免畸形發(fā)生。對癥治療可使用退熱鎮(zhèn)痛劑、鎮(zhèn)靜劑緩解全身肌肉痙攣不適和疼痛;每2~4小時濕熱敷一次,每次15~30分鐘。這些都是常見的
小兒麻痹癥的診斷
(一)腦積液:大多于癱瘓前出現異常。外觀微濁,壓力稍增,細胞數稍增(25~500/mm3),早期以中性粒細胞為多,后則以單核為主,熱退后迅速降至正常。糖可略增,氯化物大多正常,蛋白質稍增加,且持續(xù)較久。
少數患者脊髓液可始終正常。
(二)周圍血象:白細胞多數正常,在早期及繼發(fā)感染時可增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急性期血沉增快,也是小兒麻痹癥的診斷檢查之一。
(三)病毒分離或抗原檢測:起病1周內,可從鼻咽部及糞便中分離出病毒,糞便可持繼陽性2~3周。早期從血液或腦脊液中分離出病毒的意義更大。一般用組織培養(yǎng)分離方法。近年采用PCR法,檢測腸道病毒RNA,較組織培養(yǎng)快速敏感。
(四)血清學檢查:型特異性免疫抗體效價在第一周末即可達高峰,尤以特異性IgM上升較IgG為快??捎弥泻驮囼?、補體結合試驗及酶標等方法進行檢測特異抗體,其中以中和試驗較常用,因其持續(xù)陽性時間較長。雙份血清效價有4倍及4倍以上增長者可確診。
補體結合試驗轉陰較快,如期陰性而中和試驗陽性,常提示既往感染;兩者均為陽性,則提示近期感染。近來采用免疫熒光技術檢測抗原及特異性IgM單克隆抗體酶標法檢查有助于小兒麻痹癥的診斷。
通過以上對小兒麻痹癥護理診斷都有哪些的相關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大家,如患有小兒麻痹癥要及時去醫(yī)院根據小孩的情況作出相應的診斷標準,有效的對癥療效,才能保證孩子的健康。
寶寶走路踮腳不一定是小兒麻痹癥,可能與生理性踮腳習慣、跟腱緊張、腦癱早期表現等因素有關。小兒麻痹癥脊髓灰質炎通常...
小兒麻痹癥后遺癥通常無法完全治愈,但可通過康復訓練、矯形手術、輔助器具及物理治療等方式改善功能。后遺癥嚴重程度與...
小兒麻痹癥主要由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引起,其他原因包括遺傳易感性、免疫缺陷、環(huán)境衛(wèi)生不良以及疫苗接種不足。脊髓灰質...
小兒麻痹癥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影響5歲以下兒童,可導致不可逆的肢體癱瘓。疾病發(fā)展分為無癥狀感...
小兒麻痹癥繼發(fā)癲癇發(fā)作可能與腦干損傷、中樞神經系統(tǒng)缺氧、代謝紊亂、繼發(fā)感染等因素有關,需通過抗癲癇藥物及原發(fā)病治...
小兒麻痹癥早期表現為發(fā)熱、頭痛、乏力,進展期出現肢體疼痛、肌肉無力,終末期可導致永久性癱瘓或呼吸肌麻痹。 1、早...
小兒麻痹癥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影響神經系統(tǒng)導致肢體癱瘓,常見癥狀有發(fā)熱、肢體疼痛、肌肉無力等...
小兒麻痹癥目前無法完全治愈,但可通過康復訓練、矯形手術、呼吸支持和營養(yǎng)干預等方式改善功能。脊髓灰質炎病毒導致的神...
小兒麻痹癥可能由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免疫接種不足、環(huán)境衛(wèi)生條件差、遺傳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1、病毒感染 脊髓灰質...
小兒麻痹癥(脊髓灰質炎)主要由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引起,傳播途徑包括糞口傳播、密切接觸、污染水源或食物等。感染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