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醫(yī)重在調(diào)理,有些疾病是可以通過中醫(yī)的調(diào)理來治療的,手癬就是一種很適合用中醫(yī)治療的疾病,手癬這種疾病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很多人都深受手癬的煩擾,它不僅給我們的外貌帶來了損害,更是嚴重的影響了正常生活,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手癬中醫(yī)治療診斷方法。
中醫(yī)診斷
病初外感濕熱毒邪,蘊結皮膚則見手掌起水皰,指間潮紅,糜爛滲出;濕熱燥盛,熱傷營血。肌膚失于榮養(yǎng)則皮膚增厚,粗糙干裂,狀如鵝掌。
1.風濕蘊膚
證候:手掌或指間水皰如晶,潿干脫屑,境界明顯,漸次擴大,或指間潮紅,濕爛,舌紅,苔白或膩,脈滑。
辨析:①辨證本型常見于汗皰型或指間型。以手掌或指間水皰如晶,或指間潮紅,濕爛為主要辨證要點。②病機:內(nèi)蘊濕熱,兼感風邪,風濕相搏,蘊結于皮膚則見水皰如晶,指間潮紅,濕爛。舌紅苔白或膩,脈滑為風濕之征。
2.血虛風燥
證候:手掌皮膚肥厚粗糙,干燥,龜裂,或水皰不顯,干涸落屑,舌淡紅苔薄,脈細。辨析:①辨證:本型相當于鱗屑角化型以手掌皮膚肥厚粗糙、干燥、龜裂、干涸脫屑為主要辨證要點。②病機:病久風熱化燥,傷及營血,陰液被耗,肌膚失養(yǎng)則皮膚粗糙肥厚、干燥、龜裂,干涸脫屑。舌淡紅苔薄,脈細為血虛風燥之征。
中醫(yī)治療
一、辨證選方
1.風濕蘊膚
治法:消風除濕。
方藥:消風散加減:防風10g,白鮮皮30g,蒼術10g,苦參30g,蟬衣10g,胡麻仁6g,生石膏30g,苡仁30g,牛膝10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2.血虛風燥
治法:養(yǎng)血祛風。
方藥:當歸飲子加減:當歸12g,制首烏15g,紅花10g,白芍10g,生地20g,川芎6g,白蒺藜20g,白鮮皮30g,蒼術10g,苡仁30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二、單方驗方
方一:干辣椒10g,頭發(fā)15g,小鯽魚1個,蜂蠟20g,麻油50g。上藥共入麻油中炸枯,去渣后入蜂蠟化膏。用時先以酣鹽水熏洗患處,然后再涂藥膏,每日1次,一般7天即愈。
方二:青鹽30g,明礬20g,花椒20g,公英30g,艾葉30g,陳醋500g。上藥人砂鍋或搪瓷瓶內(nèi)加水適量熬20分鐘后趁熱薰洗患處,每日1次,每次20~30分鐘;對手足頑癬有效。
手癬和足癬可通過外用抗真菌藥物、口服抗真菌藥物、保持局部干燥清潔、穿透氣鞋襪等方式治療。手癬和足癬通常由皮膚癬菌...
手癬可通過口服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抗真菌藥物治療,效果較好。用藥需在醫(yī)生指導下結合病情嚴重程度、藥物敏感...
手癬主要由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等皮膚癬菌感染引起,常見誘因包括直接接觸傳染、環(huán)境潮濕、免疫力低下及皮膚屏障受損...
手癬可能由真菌感染、皮膚屏障受損、接觸傳染源、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外用抗真菌藥、口服藥物、保持干燥、避免接...
角化型手癬可遵醫(yī)囑使用聯(lián)苯芐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鹽酸特比萘芬乳膏等抗真菌藥物。 1、聯(lián)苯芐唑乳膏 聯(lián)苯芐唑乳...
手癬可能由真菌感染、皮膚屏障受損、免疫低下、接觸傳染源等原因引起。 1. 真菌感染 紅色毛癬菌和須癬毛癬菌是最常...
水皰型手癬可能由皮膚癬菌感染、手足多汗、免疫力低下、接觸傳染源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真菌藥物、保持干燥、避免接觸感...
水皰型手癬可通過保持手部干燥、避免接觸刺激物、規(guī)范用藥治療、增強免疫力等方式預防。水皰型手癬通常由真菌感染、皮膚...
手癬可通過外用抗真菌藥物、口服抗真菌藥物、保持手部干燥、避免接觸刺激物、定期消毒物品等方式治療。手癬通常由皮膚癬...
手癬可能傳染到臉上。手癬由真菌感染引起,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播,常見致病菌包括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等。 1、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