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應力性骨折
應力性骨折是指骨骼因長期反復受到微小外力作用而發(fā)生的部分斷裂或完全斷裂,屬于過度使用性損傷。常見于下肢承重骨如脛骨、跖骨、股骨等,多與運動負荷突然增加、骨骼強度不足等因素相關。
1、發(fā)病機制
應力性骨折并非單次暴力所致,而是骨骼在重復應力下累積損傷的結果。當肌肉疲勞無法有效緩沖外力時,應力直接傳導至骨骼,導致骨小梁微損傷修復速率低于損傷速率,最終形成不完全或完全骨折。骨質疏松、維生素D缺乏等可加速這一進程。
2、高危人群
新兵、長跑運動員、芭蕾舞者等重復高強度訓練者最易發(fā)生。女性運動員三聯(lián)征患者風險更高,青少年骨骼發(fā)育期、絕經后女性因骨量變化也需警惕。軍事訓練中未經適應性訓練的新兵發(fā)病率可達5%-20%。
3、典型癥狀
早期表現(xiàn)為運動后局部鈍痛,休息可緩解。隨著進展會出現(xiàn)持續(xù)性疼痛、夜間痛,患處可見腫脹壓痛。脛骨中下段、第二三跖骨、股骨頸為好發(fā)部位,足跟叩擊痛、單腿跳躍試驗陽性有助于定位。
4、診斷方法
X線早期檢出率不足50%,需結合MRI或骨掃描。CT能顯示骨痂形成,超聲對表淺部位骨折有篩查價值。臨床需與骨膜炎、肌腱炎、骨腫瘤等鑒別,特別注意排除骨質疏松性骨折。
5、治療原則
立即停止誘發(fā)活動6-8周,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疼痛明顯者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塞來昔布膠囊等NSAIDs藥物。嚴重移位或股骨頸骨折需手術內固定。恢復期逐步進行水中行走、功率自行車等非負重訓練。
預防應力性骨折需遵循10%訓練量遞增原則,保證每日1000mg鈣和800IU維生素D攝入。運動前做好熱身,選擇緩沖性能好的運動鞋。軍事訓練應采用階梯式負荷方案,女性運動員需監(jiān)測月經周期。出現(xiàn)持續(xù)疼痛時應及時就醫(yī),避免發(fā)展為完全骨折。康復后重新運動需從30%-50%原強度開始,配合交叉訓練減少單一負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

1.45萬次閱讀
1.64萬次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