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感染、甲型肝炎、手足口病等疾病可能通過共用碗筷傳播,預防需注重餐具消毒與分餐。
1、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通過唾液污染餐具傳播,感染后可能引發(fā)胃炎或胃潰瘍。治療需三聯(lián)療法:奧美拉唑抑制胃酸,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聯(lián)合殺菌。日常使用沸水煮餐具15分鐘或紫外線消毒,家庭成員建議分餐。
2、甲型肝炎:
甲肝病毒經感染者糞便污染餐具傳播,癥狀包括黃疸和乏力。治療以保肝藥物為主,如甘草酸二銨、水飛薊素。餐具需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接種疫苗可有效預防。
3、手足口?。?/h3>
柯薩奇病毒通過患兒唾液附著餐具傳染,表現(xiàn)為口腔皰疹和發(fā)熱。無特效藥,可用布洛芬退熱,康復新液緩解口腔潰瘍。兒童餐具需單獨清洗并蒸汽消毒,避免與感染者共用餐具。
4、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經污染餐具導致腹瀉嘔吐,嬰幼兒易感。補液鹽預防脫水,蒙脫石散緩解腹瀉。奶瓶等耐熱餐具需煮沸消毒10分鐘,使用后及時清洗。
5、結核分枝桿菌:
開放性肺結核患者唾液可能污染餐具,但傳染概率較低。治療需異煙肼、利福平等聯(lián)合用藥6個月。餐具建議單獨使用并每日煮沸,患者痰液需用漂白粉處理。
預防餐具傳播疾病需結合日常習慣調整:飲食上避免生冷食物,優(yōu)先選擇分餐制;每周用消毒柜處理餐具,木質筷子每3個月更換;護理時注意患者餐具隔離存放,處理嘔吐物戴手套。餐具清潔后需充分干燥,潮濕環(huán)境易滋生細菌。免疫力低下人群建議使用一次性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