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婦科疾病比較時候去看中醫(yī)呢
一: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是指月經周期、血量、血色、經質等某一方面超過正常范圍所出現(xiàn)的癥候,表現(xiàn)為月經提前、月經延遲、月經不準、月經過多或過少等。
關鍵詞:調經
中醫(yī)治療月經不調是以月經周期和出血的改變?yōu)橹?,結合月經的顏色、質地及全身癥狀,從寒、熱、虛、實四個方面辨證治療,療效令人滿意。
二:習慣性流產
妊娠不足28周,胎兒自然產下,不具有生存能力,連續(xù)3次以上者,中醫(yī)稱"滑胎"。為氣血不足或腎氣虛弱,沖任不固,胎失所養(yǎng)而致。墮胎或小產連續(xù)發(fā)生3次以上者,稱為“滑胎”,現(xiàn)代醫(yī)學稱為“習慣性流產”。
關鍵詞:滑胎
本病最常見的原因為母體先天不充,或后天受損;或父體先天、后天原因以致男精不壯;或因男女雙方皆不足、近親婚配,影響胎兒發(fā)育。還有因孕后起居不慎、房事不節(jié)或情志不調,稍有勞作便致滑墮者。
三:慢性盆腔炎
關鍵詞:反復發(fā)作
慢性盆腔炎大多繼發(fā)于急性盆腔炎,因治療不徹底,病情遷延而致。或患者體質較差,病原菌毒力較弱,初起即為慢性。中醫(yī)學認為慢性盆腔炎主要是由于病邪內侵,導致濕熱淤毒,日久則氣血淤滯,絡脈失和,結成淤塊。
四:子宮脫垂
女性的盆腔里,中央是子宮、陰道;前方是尿道、膀胱;后方是直腸。平時,這些器官都有韌帶或筋膜作為支持結構。在懷孕和分娩過程中,這些支持結構由于損傷或過度伸展而變弱松馳,產后又沒有適當?shù)腻憻捄托菹?,韌帶和筋膜沒有恢復懷孕前狀態(tài),可使部分或全部盆腔器官從正常位置下降,形成生殖道脫垂。嚴重者甚至可使子宮脫出陰道口外,形成生殖道完全脫垂。這樣,患者就會覺得有球狀物脫出陰道口外。
子宮脫垂的度
?、穸容p型,為子宮頸距離處女膜緣小于4cm,但未達到處女膜緣。重型為子宮頸已達處女膜緣,但未超過該緣,檢查時在陰道口見到子宮頸。
?、蚨容p型,為子宮頸已脫出陰道口外,但宮體仍在陰道內。重型為子宮頸及部分宮體已脫出于陰道口外。
Ⅲ度子宮頸及子宮體全部脫出于陰道口外。
關鍵詞:氣虛及腎虛
氣虛:表現(xiàn)為子宮下移或脫出,勞累后加劇,小腹有下墜感,四肢無力,白帶多、質稀色白。
腎虛:表現(xiàn)為子宮下脫,腰酸腿軟,小便頻數(shù)、夜間尤甚,頭暈耳鳴。
口服中成藥:補中益氣丸、人參健脾丸、人參鹿茸丸
針炙:每日或隔日1次,2-3周為1療程。
五: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腫瘤,多發(fā)于30-50歲的婦女中,比例高達70-80%,尤其多見于高齡未婚女子,不孕婦女及性生活不協(xié)調的女性。
關鍵詞:最常見的腫瘤之一
其發(fā)病原因可能與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長期雌激素刺激引起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所致。中醫(yī)認為本病的形成是由于氣血失調、情志內傷、肝氣郁結、臟腹功能失和并感受外邪,以致血澀氣逆、留滯經絡、閉塞隧道而引起臨床上的氣滯血淤、痰濕內阻癥。
六:更年期綜合征
女性在45~55歲這段時間,會出現(xiàn)經期不準、經量改變、潮熱盜汗、頭昏心悸、失眠煩躁等癥狀,這種表現(xiàn)稱為更年期綜合征。
關鍵詞:補腎
癥狀
中醫(yī)稱女性更年期為“經斷前后諸癥”。女性停經前后腎氣漸衰,臟腑功能逐漸衰退,使人體陰陽失去平衡,因而有面紅潮熱、眩暈頭脹、煩躁易怒、抑郁憂愁、心悸失眠、陰道干澀灼熱、腰酸背痛、骨質疏松等癥狀。
- 上一篇:更年期女性應要注意婦科病發(fā)生
- 下一篇:麥飯石可以治療女性陰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