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是指由于膽紅素代謝障礙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導致鞏膜、皮膚、黏膜以及其他組織和體液發(fā)生黃染的現象。黃疸值正常范圍為3.7-17.1umol/L,當黃疸值>17.1μmol/L提示偏高,如是生理性偏高,引起的鞏膜黃染、小便發(fā)黃,一般可自行緩解,影響不大。如是病理性偏高,可提示肝細胞性黃疸、溶血性黃疸等,會影響嬰兒生長發(fā)育,出現消化系統(tǒng)和神經系統(tǒng)疾病,嚴重者發(fā)生膽紅素腦病,損害腦細胞,遺留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治療上,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益生菌治療,同時也可以服用一些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功效的藥物,如茵梔黃口服液,該藥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功效,對于部分病情較輕患兒3-7天,一般癥狀就可以消退。對于需要光療的患兒,配合茵梔黃口服液可減少光療的幾率,可促進膽紅素水平的下降率。建議在服藥期間注意觀察患兒的大便次數及性狀。新生兒黃疸注意事項:鼓勵盡早開奶、加強喂養(yǎng),可通過排尿、排便次數的增加,來促進膽紅素的排出。此外家長還要注意觀察嬰兒的精神反應、奶量、活動情況、大小便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