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鼻綜合3個月一直鼻塞可通過鼻腔沖洗、局部熱敷、藥物治療、復查鼻內鏡、手術修復等方式改善。鼻塞可能由術后腫脹、瘢痕增生、鼻中隔偏曲、鼻腔粘連、感染等因素引起。
使用生理鹽水或醫(yī)用鼻腔沖洗器清潔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結痂,減輕黏膜水腫。每日可重復進行1-2次,注意水溫接近體溫,沖洗力度不宜過強。若合并過敏性鼻炎,可遵醫(yī)囑配合使用布地奈德鼻噴霧劑等藥物。
用40℃左右溫毛巾敷于鼻梁及鼻翼兩側,每次10-15分鐘,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因腫脹導致的鼻塞。熱敷時應避開手術切口部位,避免壓迫假體。若伴有鼻部疼痛或皮膚敏感,可改用蒸汽吸入法。
瘢痕增生引起的鼻塞可遵醫(yī)囑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抑制纖維組織過度生長。合并感染時需口服頭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過敏性因素導致的鼻塞可短期使用氯雷他定片,但需避免長期依賴減充血劑如鹽酸賽洛唑啉鼻用噴霧劑。
通過鼻內鏡檢查可明確是否存在鼻腔結構異常,如鼻中隔矯正不徹底導致的偏曲、下鼻甲代償性肥大等。檢查發(fā)現明顯解剖異常時,可能需配合鼻竇CT進一步評估。醫(y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調整治療方案。
對于頑固性鼻塞經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能需二次手術處理鼻腔粘連、調整移植物位置或修正鼻中隔。手術時機通常選擇術后6個月以上,待組織完全穩(wěn)定后進行。修復手術前需完善鼻部三維重建CT評估解剖結構。
術后3個月持續(xù)鼻塞應避免用力擤鼻、接觸粉塵及冷空氣刺激。保持居住環(huán)境濕度在50%-60%,睡眠時可適當墊高枕頭。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食物攝入。若伴隨膿性分泌物、發(fā)熱或鼻部外形改變,須立即返院檢查。定期隨訪至鼻功能完全恢復,期間禁止自行使用鼻夾或按摩塑形。
2025-01-12
2025-01-12
2025-01-12
2025-01-12
2025-01-12
2025-01-12
2025-01-12
2025-01-12
2025-01-12
202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