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洞口長包可通過熱敷、外用藥物、口服藥物、穿刺引流、手術切除等方式消除。耳朵長包可能與毛囊炎、皮脂腺囊腫、癤腫、淋巴結腫大、外耳道炎等因素有關。
早期紅腫硬結可采用熱敷促進炎癥消退。用40℃左右溫水浸濕毛巾敷于患處,每次10-15分鐘,每日3-4次。熱敷能擴張血管加速局部血液循環(huán),有助于緩解疼痛并促進包塊吸收。熱敷期間避免擠壓或抓撓,防止感染擴散。
局部感染可涂抹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這些藥物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致病菌,減輕紅腫熱痛癥狀。使用前需清潔患處,取適量藥膏均勻涂抹,每日2-3次。若出現皮膚過敏應立即停用。
感染嚴重時可口服頭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或羅紅霉素分散片。這些抗生素能控制細菌感染,適用于伴發(fā)熱或淋巴結腫大的情況。用藥期間禁止飲酒,療程通常5-7天,須完整服用避免耐藥性產生。
形成膿腫后需由醫(yī)生在無菌條件下穿刺排膿。局部麻醉后用注射器抽吸膿液或做小切口引流,術后放置引流條并定期換藥。此方法能快速緩解脹痛,避免感染擴散至耳廓軟骨。操作后24小時內避免沾水,按醫(yī)囑服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反復發(fā)作的皮脂腺囊腫或較大粉瘤需手術完整切除。局部麻醉后沿皮紋方向切開皮膚,徹底清除囊壁組織后縫合。術后5-7天拆線,切口愈合后一般不留明顯疤痕。術后需保持傷口干燥,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傷口裂開。
日常需保持耳部清潔干燥,避免頻繁掏耳或佩戴不透氣耳機。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攝入。若包塊持續(xù)增大、疼痛加劇或伴發(fā)熱頭痛,應及時就診耳鼻喉科。避免自行擠壓或挑破包塊,防止感染擴散引發(fā)耳廓軟骨膜炎等嚴重并發(fā)癥。睡眠時避免壓迫患側耳朵,洗頭洗澡時注意保護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