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頭部脂溢性皮炎可通過日常清潔護理、外用藥物、調整喂養(yǎng)方式、皮膚屏障修復、中醫(yī)調理等方式治療。該病可能與遺傳易感性、皮脂分泌旺盛、馬拉色菌感染、免疫功能異常、環(huán)境刺激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頭皮紅斑、黃色油膩鱗屑、輕度瘙癢等癥狀。
每日用溫水配合嬰兒專用洗發(fā)露輕柔清洗頭皮,水溫控制在37-40℃。避免使用堿性皂類,清洗時用指腹按摩而非指甲抓撓。鱗屑較厚時可先用橄欖油或礦物油軟化15分鐘再清洗。保持頭皮干燥通風,避免戴不透氣帽子。哺乳期母親需減少高糖高脂飲食。
遵醫(yī)囑使用2%酮康唑洗劑每周2-3次,或聯(lián)苯芐唑乳膏局部涂抹。非激素類藥膏如他克莫司軟膏可用于頑固皮損,嚴重滲出時可短期使用氫化可的松乳膏。所有外用藥需避開眼周,涂抹后觀察是否出現(xiàn)皮膚刺激反應。家長需剪短寶寶指甲防止抓撓。
母乳喂養(yǎng)者母親應限制牛奶、雞蛋等易致敏食物攝入。配方奶喂養(yǎng)可嘗試換用部分水解蛋白奶粉。添加輔食后避免過早引入海鮮、花生等高致敏食物。保證維生素B族和鋅元素攝入,如適量添加南瓜泥、豬肝泥等輔食。
清洗后及時涂抹含神經酰胺的嬰兒潤膚乳,維持皮膚pH值在5.5左右。選擇無香精、無色素的無菌棉質衣物和寢具。室內濕度保持在50%-60%,冬季使用加濕器。外出時做好物理防曬,避免紫外線直射頭皮。
可在醫(yī)生指導下用金銀花、野菊花煎水外洗,或涂擦紫草油。脾胃濕熱型可用薏苡仁、赤小豆煮粥食療。推拿選取清天河水、揉板門等手法,每日1次。注意所有中草藥使用前需做皮膚測試,出現(xiàn)紅斑立即停用。
治療期間家長需每日觀察皮損變化,記錄鱗屑厚度、紅斑范圍等信息。避免自行使用成人去屑產品或偏方。若出現(xiàn)滲液化膿、發(fā)熱或皮損擴散至面部軀干,應立即就醫(yī)。痊愈后仍應維持低刺激護理3-6個月,定期復查預防復發(fā)。保持寶寶規(guī)律作息,適度戶外活動有助于增強皮膚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