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療骨刺自古以來以“治病必求于其根”為治療目的,骨刺屬中醫(yī)的“痹證”范疇,亦稱“骨痹”,中醫(yī)學認為本病發(fā)生多由于氣血不足、肝腎虧虛、風寒濕邪侵入骨絡(luò);或跌仆閃挫,傷損骨絡(luò),以致氣血瘀滯,運行失暢,長期刺激骨體組織,以致骨表增生形成骨刺。
常用的食療偏方:
①、薏苡仁30克,桂枝5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先煎桂枝、生姜,取汁與薏苡仁粳米同煮成粥,日服2次。
②、糯米粉500克,蓮子60克,栗子(鮮)60克,核桃60克,糖桂花15克,白砂糖50克。
【做法】
1、將胡桃肉、蓮子、栗子仁煮熟去皮,壓爛成泥為糕粉。
2、糯米粉加沸水調(diào)和均勻,將糕粉、糯米細粉與白糖拌勻。
3、撒入桂花米,放入碗內(nèi),上籠蒸1~2小時至熟透,取出。
③、鯪魚640克,葛根960克,豬脊骨480克,蜜棗20克,陳皮5克,花生油100克,鹽5克。
【做法】
1、魚洗凈,粉葛去皮洗凈切塊,豬骨洗好。蜜棗去核沖洗,陳皮浸軟刮凈。
2、煲開水,放入粉葛、豬骨、紅棗和陳皮。另用油鹽將魚煎黃,煮約1小時后放入煲中,再煮1小時便成。
④、白花蛇(銀環(huán)蛇)4條,威靈仙72克,當歸、土元、血竭、透骨草、防風各36克,共研細末,過篩。日服2次,每次3克,開水送服。
⑤、熟地45克,鹿銜草、骨碎補、雞血藤各30克,肉蓯蓉、淫羊藿各15克,萊菔子、淮山藥各9克。每劑水煎3次,濾液分3次服。久服效著。可治肥大性脊椎炎、足跟骨刺、大骨節(jié)病、頸椎病等。
⑥、當歸、羌活、紅花、白芷、制乳香、制沒藥、桃仁、透骨草、郁金、降香、木瓜、補骨脂、土元、黃柏、青鹽各12克,水煎。先熏后洗,每日2次,15天為一療程。兩付即好。此方對腳跟骨刺高效。
跟骨骨刺行小針刀治療通常能較快緩解癥狀。 小針刀治療通過微創(chuàng)方式松解局部粘連組織,減輕跟骨骨刺對周圍軟組織的刺激...
川芎散對腰椎骨刺的緩解效果因人而異,需結(jié)合具體病情判斷。腰椎骨刺多由骨質(zhì)增生、慢性勞損或退行性變引起,常伴隨腰痛...
腳后跟骨刺小針刀治療是一種針對足底筋膜炎或跟骨骨刺的微創(chuàng)治療方法。 小針刀治療通過特制的小針刀器械,在局部麻醉下...
小針刀一般可以治療腰骨刺,能夠緩解疼痛并改善活動功能。腰骨刺通常是指腰椎骨質(zhì)增生,可能與長期勞損、退行性變等因素...
小的魚骨刺卡在喉嚨里一般建議及時取出,若無法自行取出需就醫(yī)處理。魚骨刺滯留可能引發(fā)局部感染或黏膜損傷,嚴重時可能...
腳上長骨刺可能會影響走路,具體取決于骨刺的大小和位置。骨刺是骨骼邊緣異常增生的骨質(zhì)結(jié)構(gòu),通常由關(guān)節(jié)退變、長期勞損...
骨折后出現(xiàn)骨刺可通過康復訓練、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中醫(yī)調(diào)理、手術(shù)治療等方式改善。骨刺通常由骨折愈合異常、局部炎癥...
骨刺腳跟上長了可能會影響行走,但多數(shù)情況下不會導致完全走不了路。骨刺通常是指跟骨骨刺,可能與慢性勞損、足底筋膜炎...
骨刺的癥狀主要有局部疼痛、關(guān)節(jié)僵硬、活動受限、局部腫脹、神經(jīng)壓迫等。骨刺是骨質(zhì)增生的俗稱,醫(yī)學上稱為骨贅,通常發(fā)...
血小板32×10?/L和白細胞26×10?/L屬于異常指標,是否需要骨穿檢查需結(jié)合臨床評估。血小板減少和白細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