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的產(chǎn)生和孩子日常飲食是分不開的,所以假如孩子出現(xiàn)了小兒腹瀉我們家長要重視從食療上來幫助孩子改善疾病的癥狀,那么說到這里一定有很多家長想要知道小兒腹瀉的食療方法有哪些?下面我們就拭目以待看一下小編的具體介紹吧!
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種病原及多種病因而引起的一種疾病。
患兒大多數(shù)是2歲以下的寶寶,611月的嬰兒尤為高發(fā)。腹瀉的高峰主要發(fā)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瀉通常是由細菌感染所致,多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以稀水樣或稀糊便多見,但無腥臭味。
1、焦米湯
材料:米粉,糖。
制作:將米粉放在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焦黃,加少量糖和水煮沸后服用。
功用:焦米湯有一定的熱能,米粉炒熱后可使部分淀粉轉(zhuǎn)變成糊精,利于消化吸收;炒焦后的淀粉還有吸附腸內(nèi)毒素及氣體的作用。
2、蘋果泥
材料:蘋果。
制作:蘋果切塊,搗成果泥后食用。每天食蘋果泥23次,每次3060克。也可取蘋果一個洗凈切碎,糖5克,水250毫升共煎湯,分23次飲用。
功用:適用于6月齡以上小兒。蘋果含有果酸,能吸附毒素,并含有鞣酸,具有收斂作用,適宜于小兒腹瀉癥。
3、胡蘿卜汁
材料:鮮胡蘿卜100克。
制作:取鮮胡蘿卜洗凈切碎放入鍋內(nèi)、適量水,煮爛后去渣取汁,每天分23次服用。
功用:有健脾消食作用。
4、淮山藥粥
材料:粳米50克,淮山藥細粉20克。
制作:上述材料同煮成粥,每日23次。
功用:具有健脾的功效。對遷延性、慢性腹瀉有效。
6個月以上的腹瀉寶寶,飲食以清淡為原則,切忌生、冷、硬食品。按照寶寶已經(jīng)習慣的食譜安排膳食,如粥、面條、爛飯加些蔬菜。
不宜喝糖分較多的糖水、果汁、飲料,以免加重脫水。
不滿6個月的寶寶,如為母乳喂養(yǎng),可繼續(xù)用母乳;如有暫時性糖源性腹瀉,可改用豆奶喂養(yǎng),但瀉止或好轉(zhuǎn)后應恢復母乳。
我們家長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多去了解一些關于小兒腹瀉的食療方法是很重要的,因為只有了解了小兒腹瀉的食療方法,才能夠更好的在孩子出現(xiàn)小兒腹瀉疾病之后,做好積極的治療,避免給孩子帶去更加嚴重的危害。
小兒腹瀉可艾灸神闕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天樞穴等穴位,建議家長在醫(yī)生指導下操作,避免燙傷。 1、神闕穴 位于肚臍...
小兒腹瀉可遵醫(yī)囑服用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酪酸梭菌活菌、地衣芽孢桿菌活菌等益生菌制劑,建議家長在醫(yī)...
小兒腹瀉一般3-7天痊愈,具體恢復時間與病因、護理措施及患兒體質(zhì)有關。 病毒性感染引起的腹瀉通常持續(xù)3-5天,輪...
中醫(yī)按摩可通過推拿特定穴位緩解小兒腹瀉,常用手法包括補脾經(jīng)、摩腹、揉臍、推上七節(jié)骨等,需由專業(yè)醫(yī)師操作并結(jié)合辨證...
小兒腹瀉可能由腸道感染、飲食不當、過敏反應、乳糖不耐受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diào)整飲食、補充電解質(zhì)、藥物治療、病因治療...
夏季小兒腹瀉主要由輪狀病毒、諾如病毒、腸道腺病毒、星狀病毒感染引起,常見病毒性病原體還包括柯薩奇病毒等。 1、輪...
小兒腹瀉灌腸常用藥物有蒙脫石散、生理鹽水、開塞露、乳果糖等,需嚴格遵醫(yī)囑使用。灌腸治療主要用于緩解嚴重腹瀉導致的...
小兒腹瀉的特效藥主要有蒙脫石散、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顆粒、口服補液鹽散、消旋卡多曲等。建議家長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
小兒腹瀉、嘔吐伴發(fā)燒常見于輪狀病毒、諾如病毒、腺病毒、星狀病毒感染,病毒性胃腸炎是主要病因。 1、輪狀病毒 高發(fā)...
媽媽愛小兒腹瀉貼一次通常可貼8-12小時,具體時間需根據(jù)患兒年齡、皮膚敏感度及腹瀉嚴重程度調(diào)整。 媽媽愛小兒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