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是指大腸粘膜上皮在環(huán)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fā)生的惡性病變,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手術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平均可達百分之四十到六十,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及開展規(guī)范化的手術治療仍是提高大腸癌療效的關鍵。下面介紹一下大腸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大腸癌的治療方法:
一、外科治療
大腸癌的唯一根治方法是早期切除癌腫。探查中如發(fā)現已有癌轉移,但病變腸曲尚可游離時,原則上即應將大腸癌切除,以免日后發(fā)生腸梗阻;另一方面,癌腫常有糜爛、滲血或伴有繼發(fā)感染,切除后能使全身情況獲得改善。對有廣泛癌轉移者,如病變腸段已不能切除,則應進行造瘺或捷徑等姑息手術。
二、冷凍療法
冷凍療法是采用制冷劑液態(tài)氮,通過肛門鏡充分暴露腫瘤后,選用大小不等炮彈式冷凍頭接觸腫瘤組織,可有效地殺傷和破壞腫瘤組織。在中晚期病人不能手術時,酌情采用,可減少病人痛苦,免于作人工肛門,配合化療能獲滿意療效。
三、放射治療
療效尚不滿意,有人認為:①術前放療可使腫瘤縮小,提高切除率,減少區(qū)域性淋巴轉移、術中癌細胞的播散及局部復發(fā);②術后放療:對手術根治病例,如腫瘤已穿透腸壁,侵犯局部淋巴結、淋巴管和血管,或外科手術后有腫瘤殘存,但尚無遠處轉移者,宜作手術后放療;③單純放療:對晚期直腸癌病例,用小劑量放射治療,有時能起到暫時止血、止痛的效果。
四、化學藥物治療
腸癌根治術后,仍有約百分之五十病例復發(fā)和轉移,主要是手術前未能發(fā)現隱匿轉移灶或術中未能將病灶完全切除。因此在剖腹手術前,先進行腫瘤腸腔內化療或直腸癌術前灌腸給藥,可阻止癌細胞擴散,殺傷和消滅癌細胞。術后繼續(xù)化療,有可能提高根治術后的5年生存率。
溫馨提醒:
早期大腸癌治愈率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晚期只有百分之十到二十,可惜的是很多患者都是到了晚期才到醫(yī)院治療。所以一般家族有腸癌或各種癌癥病史的朋友應該定期做腸道檢查。
如果平時大便有血,就需要做一個腸鏡;如果只是有家族病史,并無便血,可以做一個常規(guī)的大便檢血,如果呈陽性,都應該進行進一步的腸鏡檢查。
大腸癌的癥狀可能包括排便習慣改變、便血、腹痛、體重下降等。 大腸癌早期可能僅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如腹瀉與便秘交替...
大腸癌的形成與遺傳、環(huán)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治療需根據病情選擇手術、化療或放療等綜合手段。 大腸癌的發(fā)生通常由...
大腸癌可通過調整飲食、定期篩查、改善生活習慣等方式預防。 調整飲食是預防大腸癌的重要措施,建議減少紅肉和加工肉制...
大便出血可能是大腸癌的表現,但也可能與痔瘡、肛裂等良性疾病有關。 大便出血是多種疾病的常見癥狀,其中痔瘡和肛裂是...
大腸癌可能與遺傳因素、不良飲食習慣、慢性腸道疾病等因素有關。 遺傳因素是大腸癌的重要誘因之一,家族中有大腸癌病史...
篩查大腸癌時,通常需要采集新鮮大便樣本,并確保樣本未被尿液或水污染。建議使用醫(yī)院提供的專用采樣容器,在排便后立即...
經常喝蜂蜜水不能預防大腸癌的發(fā)生。蜂蜜水雖然含有一定營養(yǎng)成分,但尚無科學證據表明其具有預防惡性腫瘤的作用。 蜂蜜...
大腸癌手術后恢復時間因人而異,通常需要數周至數月?;謴蜁r間的長短與手術方式、患者身體狀況及術后護理密切相關。術后...
大腸癌與腸結核在病因、癥狀、診斷和治療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大腸癌是惡性腫瘤,腸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大腸癌的形成通常與遺傳因素、腸道慢性炎癥、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及吸煙酗酒等多種因素有關。主要有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