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早期怎么檢查呢,治療之前我們先要做一些檢查,腦出血是神經科的一種急性病,患者在發(fā)病后若得不到及時的確診和治療便會有生命危險,所以能及時診斷出腦出血對患者的搶救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腦出血的一些輔助檢查方法,希望能對腦出血的診斷有所幫助。
(1)頭顱CT檢查
臨床疑診腦出血時首選CT檢查,可顯示圓形或卵圓形均勻高密度血腫,發(fā)病后即可顯示邊界清楚的新鮮血腫,并可確定血腫部位、大小、形態(tài)、以及是否破入腦室,血腫周圍水腫帶和占位效應等;如腦室大量積血可見高密度鑄型,腦室擴張,1周后血腫周圍可見環(huán)形增強,血腫吸收后變?yōu)榈兔芏然蚰倚宰?,CT動態(tài)觀察可發(fā)現腦出血的病理演變過程,并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的病情變化時第一時間指導臨床治療。目前頭顱CT已成為較為廣泛的檢查方法。
(2)MRI檢查
可發(fā)現CT不能確定的腦干或小腦小量出血,能分辨病程4~5周后CT不能辨認的腦出血,區(qū)別陳舊性腦出血與腦梗死,顯示血管畸形流空現象,還可以大致判斷出血時間,是否多次反復出血等,但MR檢查需要患者較長時間(10分鐘以上)靜止不動躺在掃描機內,對已有意識障礙的患者較難做到,一般不及CT檢查應用廣泛。
(3)DSA全腦血管造影檢查
腦血管造影曾經是腦出血的總要診斷手段,因其不能顯示血腫本身,僅能根據血腫周圍相關血管的移位來推測血腫的部位及大小,且DSA檢查為一項有創(chuàng)檢查,目前一線應用已明顯減少。值得一提的是,DSA在腦出血原因的鑒別上仍意義重大,因其可直觀的看到腦血管的走形及形態(tài),當懷疑有腦血管畸形或動脈瘤破裂的病人應該需要做DSA檢查明確診斷。
(4)腦脊液檢查
腦出血診斷明確者一般不做腦脊液檢查,以防腦疝發(fā)生,但在無條件做腦CT掃描或腦MRI檢查時,腰穿仍有一定診斷價值。腦出血后由于腦組織水腫,顱內壓力一般較高,百分之80患者在發(fā)病6h后,由于血液可自腦實質破入到腦室或蛛網膜下隙而呈血性腦脊液,所以腦脊液多數呈血性或黃色,少數腦脊液清亮。因此,腰穿腦脊液清亮時,不能完全排除腦出血的可能,術前應給脫水劑降低顱內壓,有顱內壓增高或有腦疝的可能時,應禁忌做腰穿。
通過上述內容的介紹,相信大家對腦出血的一些輔助檢查方法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頭顱CT檢查、MRI檢查等都可以很直觀的反應患者腦部的出血量和出血部位,希望懷疑自己患有腦出血的朋友要及時去做相應的檢查,以便為治療疾病提供更加充足的時間。
腦出血后遺癥出現抽搐可能與腦組織損傷、繼發(fā)性癲癇或電解質紊亂有關。 腦出血后腦組織受損可能導致神經元異常放電,引發(fā)抽搐癥狀。這種情況多見于基底節(jié)區(qū)或腦葉出血患者,常表現為單側肢體抽動或面部肌肉痙攣。繼發(fā)性癲癇是腦出血后常見的并發(fā)癥,由于出血灶周圍膠質增生形成異常放電病灶,可導致全身強直陣攣發(fā)作。部分患者因長期臥床或吞咽功能障礙引發(fā)低鈣、低鎂等電解質紊亂,也會誘發(fā)肌肉痙攣性抽搐。 針對抽搐癥狀可遵醫(yī)囑使用丙戊酸鈉緩釋片、左乙拉西坦片或卡馬西平片等抗癲癇藥物。對于電解質紊亂者需及時補充葡萄糖酸鈣注射液或硫酸鎂注射液。康復期建議進行肢體功能訓練,避免強光、噪音刺激,保持環(huán)境安靜。
輕微腦出血20毫升的最佳恢復期通常為發(fā)病后1-3個月。 腦出血后的恢復過程與出血部位、患者年齡及基礎疾病等因素相關。發(fā)病后1個月內屬于急性期,此時以控制出血、減輕腦水腫為主要目標。2-3周后進入亞急性期,腦組織開始修復,可逐步開展康復訓練。3個月后進入恢復平臺期,神經功能改善速度會明顯減緩。對于20毫升的輕微出血,若未累及關鍵功能區(qū),多數患者在3個月內可實現基本生活自理??祻椭委煱ㄖw功能鍛煉、語言訓練及認知功能恢復等,需在醫(yī)生指導下循序漸進進行。 恢復期間需保持血壓穩(wěn)定,避免情緒激動,定期復查頭顱CT監(jiān)測恢復情況。
腦出血主要包括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腦葉出血、腦干出血、小腦出血、丘腦出血和腦室出血六種類型。 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多與高血壓相關,常表現為突發(fā)偏癱和言語不清。腦葉出血常見于腦血管畸形或外傷,可能出現局部神經功能缺損如單側肢體麻木。腦干出血最為兇險,常導致昏迷、瞳孔異常及呼吸循環(huán)衰竭。小腦出血以劇烈頭痛和共濟失調為主要特征,可能壓迫腦干危及生命。丘腦出血易引發(fā)感覺障礙和眼球運動異常。腦室出血多為繼發(fā)性,血液進入腦脊液可導致劇烈頭痛和腦膜刺激征。 不同類型腦出血的治療方案存在差異?;坠?jié)區(qū)和小量腦葉出血可考慮藥物保守治療,常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顱內壓、氨甲環(huán)酸注射液控制出血。腦干、大量小腦或丘腦出血多需緊急手術清除血腫,可選開顱血腫清除術或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腦室出血常需行腦室外引流術聯合尿激酶注射溶解血塊?;謴推诳膳浜弦肋_拉奉注射液營養(yǎng)神經。 腦出血患者應保持血壓穩(wěn)定,避免情緒激動和用力動作,飲食需低鹽低脂,康復訓練應在醫(yī)生指導下循序漸進進行。
腦出血昏迷不醒的患者能否醒來需根據出血量、損傷部位及救治時機綜合判斷。 腦出血后昏迷主要與血腫壓迫腦組織、顱內壓升高或腦干功能受損有關。若出血量較小且未累及關鍵功能區(qū),經及時手術清除血腫如開顱血腫清除術、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及藥物脫水降顱壓如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后,部分患者可在數日至數周內逐漸恢復意識。伴隨癥狀常包括肢體偏癱、失語或瞳孔不等大。若出血量大或損傷腦干生命中樞,可能長期處于植物狀態(tài)或發(fā)生腦疝危及生命。早期康復干預如高壓氧治療、肢體被動活動有助于促進神經功能重建。 昏迷期間需定期翻身拍背預防壓瘡和肺炎,通過鼻飼保證營養(yǎng)攝入,家屬可嘗試聲音刺激或疼痛刺激觀察反應。
腦出血后1個月一般可以遵醫(yī)囑服用安宮牛黃丸,但需結合患者具體恢復情況評估。 安宮牛黃丸屬于急救類中成藥,主要成分為牛黃、麝香、珍珠等,具有清熱解毒、鎮(zhèn)驚開竅的功效,適用于熱病神昏、中風昏迷等急癥。腦出血急性期后1個月若存在痰熱內閉、意識障礙等適應癥,可在醫(yī)生指導下短期使用。該藥可能通過改善腦微循環(huán)、減輕炎癥反應等機制輔助恢復,但需注意其含有的朱砂、雄黃等成分長期服用可能對肝腎造成負擔。 對于已度過急性期且無明確適應癥的患者,通常不建議常規(guī)服用安宮牛黃丸。尤其合并肝腎功能不全、低血壓或對成分過敏者應禁用。腦出血恢復期更應重視血壓管理、康復訓練等基礎治療。 恢復期患者需保持低鹽低脂飲食,遵醫(yī)囑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定期復查頭顱CT評估出血吸收情況。
腦出血患者躺著血壓高坐著就正??赡芘c體位性血壓調節(jié)異常有關。 體位性血壓調節(jié)異常是指身體在改變體位時血壓出現明顯波動。腦出血后,患者可能出現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血壓調節(jié)機制受損。躺著時,血液回流增加,心臟負荷加重,血壓可能升高。坐著時,血液回流減少,心臟負荷減輕,血壓可能恢復正常。這種情況也可能與腦出血后顱內壓增高有關,躺著時顱內壓增高可能影響血壓調節(jié)中樞功能。 建議腦出血患者定期監(jiān)測血壓,記錄不同體位下的血壓變化,及時向醫(yī)生反饋。日常生活中應避免突然改變體位,起床時應先坐起片刻再站立。飲食上注意低鹽低脂,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劇烈運動。
腦出血引起的顱內壓升高通常不能自行恢復,需及時醫(yī)療干預。腦出血后血液積聚在顱腔內會直接壓迫腦組織,同時血腫周圍水腫反應會進一步加重顱內壓力。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引發(fā)腦疝、腦干受壓等致命并發(fā)癥。 顱內壓升高的治療需根據出血量及病情嚴重程度決定。少量出血且無意識障礙時,可通過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片等藥物脫水降顱壓,配合臥床休息、頭高位體位管理。出血量較大或出現瞳孔不等大、呼吸異常等腦疝征兆時,需緊急行開顱血腫清除術或去骨瓣減壓術。治療期間需持續(xù)監(jiān)測生命體征,防止再出血或腦水腫加重。 恢復期應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用力排便或劇烈咳嗽等可能引起顱壓波動的行為。遵醫(yī)囑定期復查頭顱CT,觀察血腫吸收情況。
老人腦出血的治療需根據出血量、部位及病情嚴重程度采取綜合措施,包括藥物控制、手術干預及康復管理。 腦出血急性期需絕對臥床,避免搬動頭部,立即就醫(yī)控制血壓和顱內壓。常用藥物包括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顱內壓、氨甲環(huán)酸注射液止血、烏拉地爾注射液控制高血壓。若出血量超過30毫升或位于小腦、腦干等關鍵區(qū)域,可能需行開顱血腫清除術或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術后需監(jiān)測生命體征,預防肺部感染和下肢靜脈血栓?;謴推谝钥祻陀柧殲橹鳎ㄖw功能鍛煉、語言訓練及吞咽功能恢復,配合針灸和高壓氧治療改善神經功能。 患者日常應保持情緒穩(wěn)定,低鹽低脂飲食,定期監(jiān)測血壓,避免劇烈活動和用力排便。
腦出血病人后遺癥一直打嗝可能與膈神經受刺激、腦干功能紊亂或胃腸功能障礙有關。 膈神經受刺激是腦出血后打嗝的常見原因,出血灶壓迫或水腫波及延髓呼吸中樞時,可能引發(fā)頑固性呃逆。腦干功能紊亂會導致迷走神經與膈神經反射弧異常,表現為持續(xù)性打嗝伴吞咽困難。胃腸功能障礙多因長期臥床引起胃排空延遲,胃脹氣刺激膈肌痙攣,常伴隨惡心嘔吐癥狀。臨床可選用甲氧氯普胺片抑制延髓催吐化學感受區(qū),鹽酸氯丙嗪片調節(jié)中樞多巴胺受體,或巴氯芬片降低脊髓反射興奮性。使用藥物需監(jiān)測錐體外系反應及肝功能異常。 患者進食時應保持半臥位,少量多餐避免過飽,餐后適度拍背促進胃內氣體排出。
腦出血術后飲食應注意低鹽低脂、高蛋白、高纖維的原則,避免刺激性食物。 腦出血術后患者胃腸功能較弱,需選擇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優(yōu)質蛋白有助于組織修復,可適量攝入雞蛋羹、清蒸魚、豆腐等。新鮮蔬菜水果可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如西藍花、蘋果、菠菜等,需切碎煮軟。避免高鹽食品如腌制品、加工肉類,減少醬油使用。限制動物內臟、肥肉等高膽固醇食物。禁止飲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品。過熱、過冷或辛辣食物可能誘發(fā)咳嗽或血壓波動,需避免。進食時保持坐位或半臥位,小口慢咽防止嗆咳。合并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量。 術后早期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腸內營養(yǎng)制劑,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定期監(jiān)測體重和營養(yǎng)指標,及時調整飲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