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肝腫瘤行射頻消融治療時更應該選擇腹腔鏡路徑
隨著人們對射頻消融治療肝腫瘤的療效、微創(chuàng)性和安全性的認識,射頻消融這一肝腫瘤治療的現代技術應用越來越普及。眾所周知,實施射頻消融治療有以下三個路徑:
一是經皮膚穿刺路徑。是在CT或超聲等影像設備的引導下,把射頻針經過皮膚和肝臟穿刺入肝腫瘤。這一路徑的優(yōu)點是開展起來較為簡單,開展的醫(yī)師專業(yè)也不受限,可以是外科醫(yī)師,也可以是介入科醫(yī)師或影像學醫(yī)師;缺點是對消融療效缺乏直觀上的判斷,且容易產生肝周器官的副損傷。
二是腹腔鏡路徑。是借助腹腔鏡技術,在直視下對腫瘤進行射頻消融,適合位于肝周邊的肝包膜下腫瘤,特別是與膈肌、胃腸、膽囊關系密切者。優(yōu)點是能夠避免對胃腸、膈肌、心臟、膽囊等重要器官的副損傷,對消融范圍的判斷更加精準,對療效的判斷更加直觀,有更好的消融療效;缺點是需要有外科醫(yī)師在腹腔鏡下開展,非外科醫(yī)師開展受限。
三是開腹路徑。是在開腹的狀態(tài)下進行射頻消融。優(yōu)點是可以對腫瘤周圍組織進行有效的分離,以最大程度地暴露腫瘤;缺點是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恢復慢。這一路徑現已少用。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經皮膚穿刺路徑,適合肝內的小腫瘤;對于位于肝周邊的肝包膜下腫瘤,因為與膈肌、胃腸、膽囊的位置關系密切,選擇經皮穿刺路徑時,易引起膈肌熱損傷或穿孔、胃腸穿孔、膽囊穿孔、心包填塞等并發(fā)癥,宜首選腹腔鏡路徑。
另外,從遠期療效的角度看,對于位于肝周邊的肝包膜下腫瘤,也宜首選腹腔鏡路徑,因為大量的資料表明,與經皮穿刺路徑相比,腹腔鏡路徑可獲得更高的完全消融率和遠期療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
1.75萬次閱讀
1.99萬次閱讀
1.76萬次閱讀
1.37萬次閱讀
1.12萬次閱讀
1.68萬次閱讀
1.72萬次閱讀
1.32萬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