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手術屬于大中型的手術范疇,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手術方式具體判斷手術的復雜程度,一般用于治療頸動脈狹窄、阻塞等問題。常見的手術方式包括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頸動脈支架成形術以及轉流術,均需專業(yè)的術前評估和術后護理。
1、為什么需要進行頸動脈手術?
頸動脈手術主要用于改善因頸動脈狹窄或阻塞導致的腦部供血不足問題,從而預防或治療腦卒中。這種情況多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常見危險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肥胖等。若頸動脈狹窄超過50%,患者可能出現頭暈、肢體偏癱、語言障礙等癥狀,這往往提示需要進一步治療。
2、常見的頸動脈手術方式有哪些?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此手術被認為是較為傳統(tǒng)且效果顯著的一種方式,通常通過切開頸動脈,將導致狹窄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清除。這種方法適合身體狀況較好、頸動脈狹窄明顯的患者,有助于恢復血流通暢。
頸動脈支架成形術CAS:采用微創(chuàng)方式,通過導管送入支架撐開狹窄部位,穩(wěn)定斑塊并改善血流通路。這種方法創(chuàng)傷較小,適合高齡或不適合開刀的患者,但術后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藥物。
頸動脈轉流術:適合動脈閉塞嚴重且無法修復的患者,通過建立替代血流通路供血,降低缺血性腦卒中的風險,但手術風險和難度較高。
3、術后護理的重要性
手術后的護理非常關鍵,包括藥物管理按醫(yī)囑服用抗凝藥或抗血小板藥物、規(guī)律復查定期做頸動脈超聲評估手術效果、飲食調整低脂低鹽飲食和生活方式干預如戒煙、適度鍛煉等。還需警惕術后并發(fā)癥如血腫、損傷神經、再次狹窄等的發(fā)生,一旦出現異常癥狀,應盡快就醫(yī)。
頸動脈手術的復雜程度因病情而異,手術是否必要需在專業(yè)評估下決定。建議患者盡早就醫(yī)明確診斷,術后嚴格遵醫(yī)囑管理健康,最大化降低卒中風險和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