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可以通過CT檢查查出來,尤其是在腫瘤體積較大或處于中晚期時,CT可以顯示肝臟的結構異常,但對于早期肝癌,還需結合其他影像學檢查或實驗室指標提高診斷準確性。
1、CT檢查在肝癌診斷中的作用
CT是一種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通過X射線獲取高分辨率圖像,可以清晰顯示肝臟組織的大小、形態(tài)及是否存在腫瘤病灶。特別是增強CT掃描,通過靜脈注射造影劑,可以更精準地觀察肝臟血流動態(tài)。肝癌的影像特點包括動脈期顯影增強,門脈期和延遲期造影明顯減弱等。然而,CT對直徑小于1厘米的病灶或邊界不清的腫瘤敏感性較低,因此早期肝癌可能被漏診,這時需要聯(lián)合其他手段進一步確認。
2、其他診斷方法
盡管CT檢查是肝癌篩查和診斷的重要工具,還應結合其他檢測方式提高準確率。
甲胎蛋白AFP檢測:肝癌患者血液中的AFP水平通常升高,但這一指標在早期患者中的特異性較低,可與CT互補。
磁共振成像MRI:相比CT,MRI在軟組織分辨率上更高,適合明確病灶性質和判斷是否有血管侵犯。
肝臟超聲:超聲是一種經(jīng)濟簡便的篩查手段,適用于高危人群定期體檢,結合多普勒功能還可探測肝臟血流狀態(tài)。
3、發(fā)現(xiàn)肝癌后的進一步處理
明確肝癌診斷后,需根據(jù)病情分期選擇針對性治療方案。
外科手術:適用于早期局限性腫瘤患者。包括肝部分切除術及肝移植手術,具體方案需綜合評估患者肝功能儲備和腫瘤位置。
介入治療:如經(jīng)導管動脈化療栓塞TACE,用于控制中晚期患者腫瘤生長。
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如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用于系統(tǒng)性控制晚期轉移性肝癌病情。
定期體檢如超聲、血液化驗對肝癌高危人群至關重要,如發(fā)現(xiàn)異常應及早就醫(yī),必要時結合CT及其他檢查手段進行確診。肝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